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李白精神世界的独白。
一向洒脱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也有心事要与人倾诉。每一个旷世奇才都是旷世孤独的。毫无例外,李白在政治上的所谓失意,还有行为上的种种怪诞不被人理解,都决定了他的孤独。当然也正是这种旷世的孤独成就了不世出的奇才。
也许只有敬亭山可以懂李白。李白独爱宣城,先后七次重游,不止是因为宣城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李白的偶像大、谢小谢都做过宣城太守。当然作为李白的偶像,才华是标配,失意需要感同身受。那个能将天下才分十斗独占一斗的名士谢灵运,虽然出身世家大族,却也常常感叹怀才不遇。这正中李白下怀,所以李白在诗中多次表达对偶像的崇敬之意:“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脚著谢公履,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与谢灵运齐名的小谢谢眺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辈,在李白的心中不逊于大榭,李白常以小谢自喻,“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李白高山仰止的角色。
大谢小谢也常游敬亭山并留下了诗作。敬亭山就在安徽的宣城,这次游敬亭山已是天宝十二年的秋天,也是李白被迫离开京城长安的第十个年头。对于一生热衷报效朝廷的李白来说,远离政治中心的长安就是心的漂泊,魂的流浪。“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是李白目之所及,也是心之所感。看百鸟朝凤,看风起云涌。看人去楼空,看烟消云散。看车马喧,看敬亭山,鸟飞尽,云飘散。这才是孤独与孤独的对望,李白与敬亭山。
这是李白十年漂泊后,从喧嚣的世态想回归自然静谧的一次尝试,是心中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寂和极力想寻求清净的愿望。惊去了“众鸟”,驱散了“孤云”。他极力想用独坐来创造一个平淡恬静的世界,也只有在这个世界里,他才可以独对敬亭山,问道大小谢。
这寂静的如此动人的世界,独坐的李白,却不曾安静。十年,十年一剑,可“遍干诸侯”,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十年,也可得一“静”,从此“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从此醉情山水,与敬亭山,相看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