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酱,萦绕东北人心中的故乡之味

下酱是东北的说法,就是做酱的意思。

合适的时候是在每年开春,农历四月,公历五月,天气马上就要完全热起来的时候。暖起来有助于发酵。早年间,缸也是稀有的。大概每家有三口缸,一个大缸装酸菜,一个小缸装酱,一个小缸装荤油(猪油)。如果再有两个坛子,一个装咸蒜,一个装咸鸭蛋或者韭菜花、辣椒末之类的,那么这才真的是一个过日子的人家。

东北的大酱,我熟悉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先炒再煮再磨、一种是先煮再做酱块。我家是第一种,性状味道和日本的味增类似。第二种朝鲜族人用的多一些,吉林东部人也多用此法。有些特殊的味道。下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前一年的腊月,要做酱引子,大概就是炒了玉米面,用水调和,做成半圆柱形的块。包上报纸防落灰,挂在室内的墙上,用屋里的温度逐渐发酵。开春时打开,上面都是绿色霉菌。不同地方的酱的风味不同,应该就是源于此。天气转暖。采买黄豆。挑去坏豆。

缸口蒙布捆好,不能让苍蝇进去。不能淋雨。在随后的一个月里,每天打酱耙子。时间在早晚凉爽时。酱耙子是专门用来把酱搅匀的工具。大概就是一根木杆顶端镶了一块方木板。不可以用钉子,因为酱里面的盐会腐蚀它.

每天坚持,酱才不会长毛不会酸。待一个月后发酵完成,一缸新酱就做好了。新酱有豆味,至秋季豆味才会完全消失。所以新酱和老酱各有风味。我最喜欢用新酱腌了两天的黄瓜。此味只有新酱时方有。不可多得。在城里做这些事颇麻烦。没有大锅炒,没有磨磨豆子,没有酱耙子。如今大家可以在超市买到各种酱。只是知道新酱之味者十无一二。楼上的阿姨见我倒腾豆子,猜我是下酱。问她,已然是不会了。但是她知此中味,特意把祖传的酱耙子送我,说会下酱的人不多了,要善用此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酱是满族的传统美食,满族人做豆酱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早在隋唐时期,满族的祖先靺鞨人就种豆制酱。《新唐书·...
    Taofca阅读 8,941评论 0 1
  • 民间美食120--126唐山小菜 随笔 齐凤池 一 在北方,每年到夏季家家爱吃的一道饭是大米水粥,家常饼,鸡蛋炒红...
    唐山凤池阅读 5,591评论 3 17
  • 郫县豆瓣酱——川菜之魂 众所周知郫县豆瓣酱是“川菜之魂”,川菜中近一半的菜品都要使用到豆瓣酱,包括火锅底料的炒制也...
    味小火阅读 39,570评论 1 5
  • 渔舟是个充满诗意的哥哥。 我的妈妈和他的妈妈很熟,是很好的朋友。两家的来往很多,我们从小就一起嬉戏着长大,等有了阿...
    汎彼柏舟阅读 2,972评论 1 4
  • 美娜多海底是火山岩地貌,所以海底呈现灰白色或浅蓝色… 海水非常清澈 中间深蓝边缘浅蓝色… 海底生物居多,也许是因为...
    rubysam阅读 2,64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