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刮痧》是一部优秀影片,从“教子”角度反映中美不一样法律观、文化观的冲突。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许大同为了自己和洋人老板的所谓“面子”,当着洋人老板的面打了自己儿子一记耳光,非但没有找回自己和洋人老板的面子,还落得一个有严重暴力的恶名,连他的好朋友——就是那个洋人老板都不能明白和原谅他。起因正是因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在和洋人老板的儿子一齐玩时,互相打闹。洋人老板的儿子来告状,许大同让丹尼斯给人家道歉。丹尼斯拒绝了,许大同怒了,就给了儿子一巴掌。
许大同的这一巴掌。
第一是为了给自己找回面子。父道尊严是古老中国千年儒家文化的典型特征。君臣父子,天常地纲,不得僭越。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子不能不亡。按许大同看来,他叫丹尼斯给小朋友道歉,丹尼斯务必无条件执行。拒绝就是抗命,就是不给自己面子,就是挑战尊严。于是他给了儿子一掌。
第二是为了给自己的老板一个面子。许大同在美国混的小有成就,皆因有老板大力提携和扶助,因此他们也成了好朋友。老板的儿子被自己的儿子打了,当着老板的面让儿子给对方道个歉,老板必须觉得很有面子。儿子不听话,挨了打,老板的面子就找回来了。甚至许大同的父亲都当面夸大同这一巴掌打得好,说:“当面教子,背后教妻,”一幅自诩的表情。
但许氏父子全都错了。从洋人老板和妻子目睹许大同打儿子那一巴掌时错愕的表情里,观众读懂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碰撞和摩擦开始了。美国人不是不讲面子,只是不像中国人把面子摆在那么重要的位置。他们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讲面子。比如在法庭调查时,许大同的老板当着许大同的面,承认许大同打了自己的儿子。事后当许大同责备他“不够朋友”出卖自己时,他嗫嚅着说,“那我也不能在法庭上撒谎啊”。
中美亲子法观念上的冲突,从这部影片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中国人重情,讲面子,美国人重法,重权利。家长们可以从许大同百口莫辩的遭遇中体悟到中国式教子方式存在的问题,加强对亲子法以及有关孩子权益法律法规的学习。要知道1924年《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就确立了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更是进一步强化了该项原则。
孩子是家长天然和法定的伙伴,亲子法就是维护两者关系的基础。
雨检关工委“微信家长课堂”第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