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涉及太多诉说,简单整理几点经验。
——学习篇
学习这块,一个要培养起自己对这个学科的感知和框架认知。
然后去理解,去运用。要实战,要独立地输入输出。
可以优化改进的,需要注意的,需要及时记录。
可以多交流,多试着讲授。
方法选择上,有思维导图这种整理思维的工具。记忆上,有flomo这种卡片记忆方法。卡片碎片记忆,多联系场景,以及多运用之下慢慢都会熟练。
状态上,干一件事就要专注一件事。
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底蕴了,看自己能理解多少,能运用多少,能记忆多少。
——性格篇
性格上,要会沟通,能共情。也要有逻辑,能做事,能安排。
一定一定要学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边界。首先一个,很多事情都是需要自己去面对。其次,相处之道上,把自己全付出的话对自己对关系都很不好,留点空间留点时间,关系才能有来有往。
沉稳。
剩下的就是要多经历积累经验了,看能不能把事情做到位,能不能表达精准一些。
——选择篇
选择这块,无法兼得。不如小步快跑,看看自己到底能做到多少。
我以前以为我能全都要,但事实是很多东西都需要不断积累,并且是要能看得见的积累。你光自己学没有用,还得有相应的资历、经历,真正在大众认可的环境下实战度过。就像我曾以为我能从汕头到北京,想去就去,我以为我工作、人生轨迹也一般,想去就去,但实际不是。不同大学涉及领域不同,不同路途人群不同,身在其中,排在什么位置,还是需要一步一步去努力争取。
前期试错,认定选择,路在脚下。
——练功篇
以前总觉得,是自己性子性格不够,所以才练不好。为此,要练功,先练性格,走了不少弯路。也曾执迷于净化自己让自己从原生家庭的影响中出来。
不过这些弯路我都走过了,也算是成功了。
就是回过头发现,该熟悉练功的技法,还是得一点一点去熟悉。练功就是这样,还是不能逃避,能养成习惯,多练。
练功关键还是要静,静才能有所体会。抓到那个体会点了,才能定。定而觉,觉知持着,看气运转。
修行事,可以查事,可以作用,多多积累。
——最后的最后,很多事情都回归无为。就像我以前希望能懂心理,但是懂了别人的心理,也做不了什么。懂一些东西,可以给予解决方案。懂一些东西,可以作为自己知识的积累。但很多东西,没法变现,所以不必过于功利。纯粹的功利,就少了那些不功利的能体会到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