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
前几天在等车的时候,身旁站着两个同龄的男孩,于是我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喂,你到底是追到没有,那种饥渴难耐的女孩子追起来容易吧』
『反正半推半就吧,哄一哄就很听话』
『你打算和她好多久?』
『不一定吧,不知道以后会不会老管着我……』
我等的车一到,来不及听完就离开了,但这段话一直留在我耳边,刺刺挠挠的。
风挺大,话听不太清,中间当然也有讲到姑娘的各种好——体贴、温柔、百依百顺……但所使用的语气,在我听来里,都是调侃和轻蔑的。
说这话的男孩子,我打心眼里瞧不起。
但女生一定不能在自己的脸上写满“缺爱”两个字。缺爱和缺钱一样,因为缺就会想办法使劲弥补,要么虚头巴脑地假装自己特别『有』的样子,要么不论好坏一律往自己怀里揽。
我特别怕看到面对爱情猛扑上去的姑娘。她是真的勇敢,我也是真的敬佩,可是这样的故事背后大部分藏着一颗缺乏安全感的心。
其实缺爱的姑娘们在爱情里的反常表现,身边的人都能够感受得到。周围的人都看得“门儿清”,知而不宣,慢慢地消耗着。
| 二 |
我认识的一个姑娘,家庭并不美满,父母常年分居争吵却始终不愿意离婚。于是,姑娘安慰自己,只要有一个人爱就好吧!
她也是确实身体力行地这样做了。大学刚入学的时候选择社团,我们都是兴趣使然,而她早早地耳听六路,在论坛里询问哪个社团有高质量的男孩;大学第一年,她尚未遇到合适的人,情人节当天,我们欢欢喜喜地过完单身party,回来就看见她哭丧着脸哀叹着爱情为什么还不来;自从大二以后,她开始扑到爱情里,秀恩爱的对象换了一茬又一茬。
她好像很慌张,生怕自己永远只是驿站,但又在这种恐慌下,越活越像是驿站。
整个大学时光,她以为自己时时刻刻处在『被人呵护宠爱』的爱情里,但四周的人看到的她状态却是『她不停地强迫自己的爱情没有空窗期』。
在我们眼里,她是那种特别容易被人趁虚而入的女孩,在空窗期的时候,几乎是不挑不拣,脸上“缺爱”的字样像是刻上去的。
时时刻刻都想要被爱的姑娘,生活中是多缺少爱啊!
要知道,如果你愿意,男孩追你的成本是可以很低的,一束玫瑰,一份情人节礼物就能收买。但如果你愿意不把注意力放在“缺爱”这件事上,你或许值得一个价值观相等、兴趣相符、实力相当的爱人,这原是比玫瑰和礼物更珍贵的东西。
之前看过一档真人秀节目。节目里,一位单身明星妈妈在儿子的注意力被其他事物分离之后,放低姿态地恳求儿子『今天可是我们独处的时间呢』『你这么不关心妈妈,妈妈可要伤心死了』『我们俩难得有这样相处的时间』,强行求关注。
现在层出不穷的妈宝男,究其原因,还是大部分的母亲都有缺爱综合症。她的付出,在丈夫那里得不到的等值的爱。于是就用等量的付出放在自己的异性孩子身上,但却利用母爱的借口,强求孩子回馈等值的爱。
《源氏物语》里,用光源氏计划养出了一个臆想中的完美妻子,缺爱的母亲也一样。孩子对一些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她们不会和他一起研究,而是喋喋不休地把孩子叫回来,让他一直围着自己转。
| 三 |
朋友A家里从小姐妹很多,父母独宠最小的弟弟。自她记事以来,父母总是将家里的农活家给交给她干,她暗地里争气,终于考上大学,即将能迎来焕然一新的生活。
但比起怎么样在大学中成为更好的自己,她更指望着有个依靠的人。
有时候她不在场,男生多了,开起玩笑,说起那姑娘『听说他刚跟你分手,又跟隔壁班的一个好上了,改天你要不要去追一追练手?』
她自身的魅力不差,处境和第一个故事里的姑娘相同,却总让人感觉她是为爱而活。没有爱的时候,谁都可以将就。
她身边的历任男朋友,总感觉有一种跌价的感觉。因为知道追到她也不是什么难事儿,搞得自己追到了,也像是买到了9块9包邮的赝品。
后来A迷上了油画,闲暇的时候会参加周末的油画班,因此也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朋友带着她一起去室外采风,去婺源画油菜花,去厦门画海。热热闹闹的友谊弥补了她索然无味的生活,渐渐的,空窗期变得也不那么可怕,失去了爱情作为庇护,仍有五光十色的生活可以弥补上。
在一群热闹相爱的人群中,对爱情感到焦虑再正常不过了。有的人守着时光,等待着爱情降临,有的人,饥不择食,在慌乱中,硬要选择一种看上去像是被爱的人生。
围观的看客们自然不会说,不过,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呢。长期已久就会被人落下一个“好打发”的感觉。都说倘若女人像一把锁头,若是所有的钥匙都能打开,也便没有什么用了。
不要问为什么身边的女孩都有了男朋友,而自己没有?试着问自己,如果把她们身边的男孩给你,你要吗?
耽于走马观花的爱情里,尝不到细水长流。不如摆出一副不迁就的脸,不求竭泽而渔,用余生等一个最对的人——晚点遇到他,余生都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