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两篇文章对BAT和京东各家的O2O战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O2O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相结合,让线上(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同时使得线下的服务可以到线上营销。实际上O2O的范围非常广,没人能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凡一个商业模式只要涉及到线上和线下,就都可以被称为是O2O。
那么,O2O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认为,O2O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连接,这就好比是一座桥,消费者在河这岸,服务者在河的另一岸,O2O这座桥将按两边的服务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方便了双方。也许以前他们的连接需要通过层层的中介公司来完成,而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成为了连接他们的直接平台。而在服务业中,每一种服务都有不同的标准,各行各业都不一样,连接的服务者对象也不同。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大类:消费者与直接服务者;消费者与服务者团队;消费者与服务者公司。
- 连接消费者与直接服务者
目前,这一类的企业最多,而且大多做的是上门服务,利用懒人经济获益。比如美甲O2O,它连接了用户与美甲师,正在改变美甲这一传统行业。除此之外还有做家政的阿姨帮,连接用户与阿姨;做代驾的e代驾(前段时间还做过这款App的分析报告......),连接了用户与司机等等。这类行业更侧重手艺人,一个有手艺的人不需要别人配合,也不需要提供固定的服务场所、大型设施,因此更适合连接消费者与直接的服务者。
- 连接消费者与服务者团队
与上一种不同的是,一些服务无法依靠一个手艺人来完成,需要一个团队,一起协同工作,但却不需要固定的服务场所或大型设施。例如像婚庆行业,需要婚礼策划、摄影、摄像、化妆师、司仪等等,所以这类行业更需要的是连接好消费者与服务者团队。目前像主打旅行+婚纱+周边O2O的“阿里婚伴”;以摄影师作为切入点,做婚纱照的定制和创意服务的“Onlylover”,做的就是这一模式。
- 连接消费者与服务者公司
相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有些服务业既需要多个人来协同,又需要提供固定的服务场所、大型设施。如餐饮业、酒店业等等,这就需要连接消费者和服务者公司了。当然,这种模式已经存在太久了,像“携程”都已经发展了10多年了。当然,提到“携程”就不得不提“去哪儿”,这个我想留到以后单独写一篇来分析一下“携程”和“去哪儿”。
如上文所述,服务业标准千差万别,因此我觉得很难出现一个类似于淘宝的大平台能去覆盖所有,以“美团”“百度糯米”为代表的团购可能会成为一个过渡产品。在未来,O2O毫无疑问的将会走垂直发展路线。每一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的O2O,甚至同一行业因为涉及面较广,也会细分出更多的市场来,例如像婚庆这个行业可能会出现婚纱摄影O2O、婚庆O2O、婚宴O2O等等。我并不是说所有的行业都适合O2O这种模式,个人觉得一个行业要满足一下几点,才最适合O2O
- 用户比较成熟
在一个行业中的用户是否成熟,是一切的基础。这里的成熟是指用户在消费前是否会上网查询信息,这些信息又会多大程度影响他们的决策。举个例子,现在的阿里和京东都在做农村电商,可是现在大部分农村青年都外出打工,人口结构空心化,剩下的大多是一些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在网络使用率本身就很低的农村去让这群人在网上消费,难度可想而知。
- 服务者较成熟
一个行业的服务者是否成熟,直接决定了线下推广的难度。在前两篇文章中也提过,相比于获取用户,更难地是争取服务者。
- 行业规模够大
只有规模够大的行业才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例如外卖行业,吃饭是每个人的刚需,餐饮行业的市场足够的大,这才会有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口碑外卖等多家外卖O2O公司混战的情况出现。
- 行业最好暴利
越是暴利的行业,需求才越旺盛,也有更多的盈利空间。暴利无非两个大的原因,一是垄断,二是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前一点,除了政府,谁都无能为力;对于第二点,O2O正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平台,它可以削弱以百度、58、大众为代表的信息中介,也几乎革了线下中介的命,因此可以让价格回归正常,自然也能从中获利。
诚然,移动互联网适合O2O的发展,但这并不代表web互联网不适合O2O。移动互联网因其灵活性、方便性很适合一些高频次短决策的行业,如快递业、餐饮等;但对于一些低频次长决策的行业,如婚庆、家装等,web互联网会更适合,因为web互联网屏幕更大,能够展示更丰富的内容,适合这些长决策。
以上就是我对O2O本质的理解,这几天从个人视角谈了谈O2O,以及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们在面对O2O这片蓝海时所作出的战略调整,O2O的范围很广,很难一次概括全,以后找时间还想再谈谈对外卖、旅游、打车等热门O2O行业的理解。我写O2O的原因是因为在今年7月末,曾有幸和阿里的一位高级PM交流过,我把自己的对O2O的理解说了出来,他首先肯定了我的观点,但是.......他又问了我一句,“你认为O2O有发展前景吗?”。我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把上门O2O的跑单现象当成了O2O的发展障碍,说O2O没有什么发展前景.......只见那位PM看着我半天说不出话......现在想想真是哔哔哔哔哔.......所以,我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一是为了理清思路,让其更有逻辑性;二是为了能更深入地去思考,以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我是分隔线-----------------------------
算上今天这篇,在简书上的字数已经超过了10000,也有几篇被收录到相关专栏,算是自己一个小小的里程碑。有时候想想,现在我所做的可以当成是对自己今后职业生涯的一个积累。虽然,有时候也会很累很难熬,但是
I’m convinced the only thing that keep me going was I loved what I did.
谢谢各位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