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还是去了一次公司聚会。说实话,我真不太喜欢下班后的聚会。下班,逛菜市场,买几个新鲜时蔬,听个几首循环播放的歌儿,回家吃个便饭沉浸在小房子里才是我爱的生活。
1
从读书开始,我似乎就是个不合群的人。
从小过生日都是跟家人一起过,我家人口也简单,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家常便饭一个小蛋糕,几个简单的饭菜就搞定了。开始还觉得枯燥无聊,直到我长大了点,终于可以邀请一桌子朋友为我庆祝生日的时候,我邀请了一大堆人,平时玩的好的,或者是有点交集的。满怀期待的过生日,但我发现,在一桌子只是为了热闹而热闹的人群中,说什么都尴尬。只好去KTV嘈杂喧嚣的地方掩盖自己的孤独。于是我越来越不爱一大堆人一起过生日。
大学在部门里,一个大集体上百号人。叫个烧烤我回回请假。不是我不喜欢吃烧烤,我真不爱这热闹。后来去了一次,依然觉得无聊和孤独。不是不跟人讲话把自己封闭在小空间里脑回路里一束聚光灯打下来那种,而是说说笑笑,一起拍照,一起烧烤。但心里开心不起来。
甚至生活里,我也不太合群。宿舍的室友都在追综艺,我一个人窝在床上听歌看书,要不就练练毛笔字。每日早睡早起完全不熬夜,真的好像脱离了年轻人本该过的生活和圈子。我经常嘲笑我自己是在过小老人的生活,真的很老人啊...在养个乌龟,喂喂鱼,那个大刷子去公园写写字,那里有什么本质区别。
不过话说,我还真想养一只乌龟。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着要和群,作为企业职员的儿女,我从小就看到所谓职场的应酬连连,也被不断教导着需要和群,不合群的人如何会在企业被孤立,如何被排斥。说实话,我实在不喜欢那些应酬。
一桌子人吃吃喝喝,管你是不是高血压,高血脂。来到了就得喝酒,大声说话,相互敬酒。酒文化在这里不仅被发挥的淋漓尽致,还被歪曲的淋漓尽致。
而我们也是从小就被拉上酒桌拉练,当然叔叔阿姨也出于喜欢叫上我们。但我们在酒桌上只能看着他们大声说笑,然后被拉起来问好,敬酒。如果你玩手机,还会被指责。只好面面相觑,要不就抱团聊天。
应酬的场合我总是能不去就不去,聚会的场合我也是能不去就不去。
2
不合群会没有朋友吗?
似乎不会。交朋友这事儿,从来就不是在各种应酬中获得的。古代人把人与人之间的相识叫做缘分。缘分,也就是不刻意为之,自然而然。我已经想不起来我跟朋友们是怎么认识的了,只能记得跟他们一起相处愉快。
我不知道拿什么来判断自己的朋友多少,无论如何判断都会很无意义。只记得毕业典礼那天,男朋友很意味深长的对我说“真的很羡慕你,能交到这么多好朋友。”我很奇怪,因为毕业典礼,热热闹闹很正常,大家都在相互合影留念,忙得不可开交。他说“他们看你的眼神,你看他们的眼神,真的很不一样,都在闪闪发光。”说实话,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无产阶级,我觉得自己无比富有。
聚会是开心,是热闹。一群人哈哈一笑而过,几个小时时间灯红酒绿,大声歌唱。但是换不来圣诞节手作奶茶的惊喜;换不来离别真诚的拥抱泪水,换不来彻夜未眠听我叨叨我家垃圾桶会动这件事情。
我是很少热闹的过生日,但每个生日有最喜欢的朋友和亲密的家人,很开心;我是很少参加聚会,但也爱跟朋友们一起偶尔热热闹闹,喝个对外宣称不碰的酒,大快朵颐吃一顿油腻,大笑,那是真的开心;我是很少跟朋友一起看综艺,但我跟舍友一起拍片,一起剪片,一起复习的日子到现在我们常在群里津津乐道;我不爱聚会,但是就是我曾今的同事们,让我在这个孤独的城市有了些珍贵的归属。
所以不合群跟交朋友有什么好矛盾,不合群未必就孤独。
3
尊重自己的感受,这样挺好。
毕业一年了,从刚开始进到一个单位要努力给大家留下一个好印象,要多说话;到现在已经不那么刻意去营造自己很活泼的假象了。因为我本来我就是一个慢热的,不那么活泼的人。
许多人说,独处很孤独。对我来说独处是很难得的机会。我可以在一个小空间里跟自己好好地呆着,大声的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和广播,窝在任意的一个角落,摆着最无所谓的姿势,真的很爽啊。
喜欢安静,喜欢读书,喜欢写字,喜欢发呆,喜欢散步;不想工作,不想有什么远大理想;想养只乌龟,想养蚕,再来一盆仙人球,仙人掌也不错。窝在飘窗,看着外面施工和高楼并举的场景,假装自己正面朝大海;再来杯无糖的自制奶茶。
奶茶不加糖,不爱综艺,不爱电视剧,不爱点外卖,不爱有远大理想的年轻人,又不爱聚会,不爱凑热。真的很不合群啊。但是,真的很喜欢啊。公众号:一颗圆芋圆(不常更,想交朋友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