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就破碎 要什么完美
放过了自己 我才能高飞
无所谓 无所谓
原谅这世界所有的不对
杨坤的歌,唱出了“伤感即美感”
连歌迷都不算的我
无法体会杨坤歌词表达的是对情感的感触
还是对人生的体悟
抑或是星途的坎坷
但是,我听出来的是想改却难的“拧巴”
我们常常告诉自己:明天早上要早起
然后到了11点还是睡不着
或者“再睡几分钟就睡过了”
然后就“常常责怪自己,当初不应该”
也经常告诫自己“不能再吃了,再吃就要胖死了”
闺蜜分享美食的时候忍不住要说几句
最后的结论是:好,就这么定了,明天去**店尝尝
关于改变
成功的原因总是惊人的相似
失败的理由却各有不同
来一个失眠的案例,来自改变淬炼营的小姐姐
最近因为一些事情,有点抑郁,然后失眠
晚睡,或许是我们这代人的常态
失眠这种“病”相信很多人都“同病相怜”。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改变之前的意识“要”点
“勇气”、“明白要什么”和“有很多选择”
关于后面2点,后续文章中再作分析和讨论
今天先从失眠这个话题来说说“勇气”
改变的勇气,认识自己
面对改变和选择时,认识自己不再是“意识与潜意识”
也不是“我是谁,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的哲学问题
而是“我为什么要改变”
换个表达来讲就是“我面临的冲突是什么”
引用一下书本里面的内容
书本里面除了这15个可能性,另外一页还有5个可能
并且作者明确表达“这是一部分”,“改变是无穷无尽的”
造成改变的因素有很多很多
借用一位资深HRD的话来讲:一句话也可以教练
意思就是可能某个人的某句话都会引发改变
事实如此,我们在面对改变的时候
改变的真因有点“沙里淘金”的感觉
我们不得不慎重的问自己:这是我们真正要改变的么?
见过销售业绩不好怪自己太胖的
太胖是因为早上起不来没跑步
早上起不来是因为不知道早起要干什么
显然上述这几个明显就不是“真因”
要找到真因,就得从自身出发:认识自己
就是挖掘我们引发做出“改变”的那个真实的冲突
怎么挖,也需要自己问自己
试着勇敢的问自己四个问题:
1.我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
2.我正在做的,跟目标相反的行为是( )
3.这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隐含的好处是( )
4.这背后隐含的假设是( )
换成四个陈述句就是:
我希望做( )
但是我现在(在做)( )
因为这样做会给我带来( )的好处
如果我不这样做,就会( ) (的结果)
通过这四个问句,如果你看到了自己爱与怕
恭喜你,你是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恐惧
改变的勇气,放过自己
关于这点,“虚假同感偏差”是最好的解释
虚假同感偏差就是人们常常习惯高估自己
这一点在“改变”的案例中非常常见
平时8点起来的人说要早起就给自己定个6点起
毕业后5年都没看书的人说要一个月看一本书
拖延症晚期的人依然会向领导表态“好的,很快完成”
如此种种,身边不乏各式各样的案例
这种偏差是人之常情,也算是人之本性的一种
没有什么特别需要重申和“打压”的
反人性的事情咱不做,也不提倡
我们要做的能做的是放过自己
放低点目标,别把自己整那么惨
勇敢的与自己潜意识中的“期许”抗战
如果你一不小心抗战失利了
请参考前一条“认识自己”
改变的勇气,接纳自己
关于接纳自己,有很多文章和观点,
比如“对自己最高级的爱,就是接纳自己”
还有“懂得去接纳自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成熟”
在这里就不再“炒剩饭”了
要聊的是关于我们做改变时,为何要接纳自己
这个原因要从心理学的“防御机制”说起
面对改变,我们看到的自我是不完美的
这种不完美很容易就演化成一种自我否定
或者隔离、逃避、攻击(发泄)
最后很有可能是个反方向的改变
改变不成功也成了一个大概率事件
直到下一次更大的“痛”再次引爆改变的冲动
这种“死循环”的破解之法
就是认识到我们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
比如给自己找一个“合理化”的理由:人无完人……
至少开始审视自己“这是我的问题,我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勇于承担责任是成熟的一个标志。
承认“我是一切根源”是“接纳自己”的开端
一个“我”的开端是接纳自己的一大半
还有一小半是:自我理解和自我宽恕
随后就可以做自我关爱和自我鼓励
一个人能够面对自己的“不完美”的
看到真相后还能爱自己并重新出发
是真正的勇士
如果你没这个勇气的话
请参考前一条:放过自己
面对失眠,我给淬炼营的小伙伴的建议是
放过自己,失眠了就去看书把
(她的改变目标中有一项是一周一本书)
原谅自己失眠的不对
无所谓,做没心没肺的自己
何必让自己在失眠的挣扎中轮回
逼着自己去睡觉并不是绝对
看会儿书也不会让你后悔
失眠就失眠
要什么完美
放过了自己
你才能高飞
愿,所有失眠的人儿
能够美梦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