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拿起这本曾经激励过我的书,再一次细细阅读。面对慢慢变老的现实和飞速变化的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谁动了我的奶酪》用寓言式的简单情节,通俗浅显、饶有趣味的语言为我们做了明确的解答:面对变化,我们应该战胜恐惧、改变自己,迎接新的生活。
《谁动了我的奶酪》由斯宾塞 约翰逊博士创作。书中有4个角色,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小矮人哼哼、唧唧。嗅嗅鼻子灵敏,能及早嗅出变化的端倪;匆匆行动敏捷,会立刻采取行动;哼哼否认抵制变化;唧唧会及时做出调整迎接变化。他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里,找到了一个有各种美味的奶酪C站,“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从此过上了安逸富足的日子。可是不想有一天奶酪C站的奶酪竟然没有了,小老鼠当即行动,立即出发去寻找新的奶酪,小矮人却生气,发怒,认为不公平,大喊“谁动了我的奶酪”!后来,当唧唧意识到“如果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等在原地再也等不回奶酪时,他便离开了C站去寻找新的奶酪。最后,嗅嗅、匆匆和唧唧又用各自不同的方法找到了有更多美味奶酪的N站。
最早看到这本书是在2005年的秋天,那时,关于子女中学何去何从的问题正在困扰着每一个中学教师。当时学校的生源已陷入差、少的循环,而对于国有企业的子校,国家也有着明确的精神,那就是剥离:要么停办,教师分流到企业;要么合并,校址和教师都到社会。凭着再怎么不足的社会经验,大家也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朋友推荐我读了这本《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的奶酪C站的变化就如当时的学校,而小老鼠和小矮人的不同态度也使他们拥有了不同的未来。这在当时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很快放弃了不安、抵制与抱怨。面对变化调整自已,寻找新的奶酪的思想明确了我的方向,这使我在随后而来的变化中不致于太过被动,成为朋友眼中唯一一个中小学合并的“受益者”。这时,由衷地,我感谢《奶酪》给我的启示。
但是随之而来的时间里,工作上从小学到幼儿园,从普通教师到管理岗位,奶酪口味已经发生了变化,我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工作的对象和性质也不一样了。家庭中,女儿上了中学,进入了青春期,各种的没想到、不习惯让我疲于应付。这时,对于已经变化了的外界环境我没能很好地调整自己,面对新的问题仍然还习惯用旧的思维方式和处理办法,结果可想而知,这段时间内因为没能寻找到新的奶酪,我在工作中时时处处受制,在家庭中也陷于和女儿的对立,心情便难见晴朗。
2013年初,一场不曾预约的疾病又一次把我推到了变化的境地。停下工作,停下熟悉的一切,病痛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医院成了我最常去的环境,各种检查与治疗成了我日常的功课,医生与病友成了我手机和QQ里的新朋友。在这种情况下,《谁动了我的奶酪》又一次帮助了我。这一次,我从嗅嗅和匆匆身上学会面对变化简单应对,病既来之,心则安之,到那个山头唱那那个山头的戏。我只要听医生的话,配合医生的治疗就是了,至于女儿,她自有她的人生,我只要尽我的力就可了。
事实上,在以后的治疗和恢复中,因了这种简单的思维我受益匪浅,我不去想为什么会得病,得病以后会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以后复发又会怎样等乱七八糟的问题。我只是听医生的话,每次按时治疗,每天按时吃药,坚持锻炼,坚持快乐。终于,我的身体恢复良好,生活又回到了平静安宁,我也又一次回到了工作岗位。
这时回头想想,竟然有几分感谢变故。因为生病,我才得以停下脚步,改变方向,重新出发,因为生病,我才找到了新的奶酪。这时慨然,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奶酪开始变质变少时,“越快放弃旧的奶酪,你就可以越早享用新的奶酪”,改变思维定势和旧的做事处世习惯,积极尝试新的方法,寻找新的奶酪才能赢得自己想要的美好未来。
如今,按照企业政策我离开岗位后,所幸很快二次就业,重新走上自己喜欢的讲台,在补习学校发挥余热,实现价值。这个时候,又逢“双减”政策落地,教培行业跌入低谷,生源减少,学校生存面临生死困境。与此同时,周围世界变化加速,父母年龄渐大,疾病缠身,自己精力体力下降,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一切有的甚至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面临着奶酪正在变质变小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再读《奶酪》一书,其意义显然就在于认识变化的不可改变性,战胜恐惧,改变自己,迎接新的生活。“当你克服了恐惧,就会感到轻松和自在”,而“抛弃旧的观念,你才能找到新的奶酪”。认识到了这一点,对于我们在新的生活环境里迅速适应环境,转化角色,找到新的奶酪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建议处在变革中的人们都读读这本书,愿我们大家都能通过阅读此书,受到启迪,象嗅嗅、匆匆和唧唧一样迅速适应环境,找到那块更大更美味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