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河南程氏文集·上书·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伊川先生曰:当世之务,所尤先者有三:一曰立志、二曰责任、三曰求贤。今虽纳嘉谋,陈善筭,非君志先立,其能听而用之乎?君欲用之,非责任宰辅,其孰承而行之乎?君相协心,非贤者任职,其能施于天下乎?此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三者之中,复以立志为本。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可必信,先王之治为可必行,不狃滞于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也。
儒家所谓立志有特别的内涵,它并不是功利的、具体的,而是抽象的、形而上的,其就传承而言,须继承尧舜之道,就使命而言,须实行仁义以泽被天下;就自身修为而言,须反身以诚。
当世,当权者,执政者。
责任,动宾结构,责之以任,责令履行职务。
今,假使,如果。
筭,同算,谋划。
制,处理。
至诚一心:至诚,即知致,没有私欲夹杂其间,所发之意便不会自欺,这就是诚意;一心,只有那个纯洁的本心,只有公心,没有私心。至诚一心,就是回归本性,就是惟精惟一。
可必,可以预料其必然如此。可,表示现实的可行性,必表示结果的必然性。
狃,因袭,拘泥。滞,停滞。
伊川先生说,当权者的任务,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立志,二是落实责任,三是求贤。即使广泛征求好的规划,让大家陈述好的计策,如果君主不首先树立尧舜之志,那他能够听从这些良谋善策并采用吗?如果君主决定采用这些良谋,但没有把他落实给一位尽心尽责的宰辅,那由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并付之行动呢?即使君王和宰辅协心同力,如果朝廷各个部门岗位没有贤人来负责,那这些善策又如何得到广泛推广实行呢?所以说,立志、落实责任、求贤,是当权者最根本的任务,至于如何处理政事,那只是落实的问题。
三者之中,又以立志是最根本的。所谓立志,就是至诚一心,以推行道义为使命,以圣人的教诲为符合现实的必然信条,以先王的治国之道依然可行并坚决推行,不拘泥停留在当朝现行的一些规矩和框框,不被大众的议论所迷惑而改变至诚之心,坚决期望通过自己的治理,使天下大治,如三代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