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幸福》的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悲观的人,他通过回顾竞选APA主席的过程,来探究积极心理学的意义。我们传统心理学关注的是“生病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心里生了严重的病,才会去寻求心理学的帮助。直到现在仍有一些人认为去学心理学的人应该是心里有病。这也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朋友发的一条朋友圈,我学心理学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活着,让自己更幸福。
作者在第二章中也提出了心理学对于健康人的意义,有没有一门讨论生命中美好东西的心理学,让健康的人变得更加幸福、更加充实呢?
有一本书叫做《爱的能力》,我没看之前会觉得我们应该是天生懂爱的,看完之后才觉得原来我们不曾真正懂爱。那些伤害我们的从来都不是爱。因为真正的爱不会伤害我们。爱的能力也是需要学习的,那幸福更是如此。
我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都会问过自己幸福是什么呢?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比较幸福法是我们日常经常使用的,我们自己觉得不幸福的时候,通常会和认为不如自己的人比一下,心里好像瞬间获得了幸福感。然后呢,和比自己过得好的人一比,有瞬间不幸福了。这种幸福并不是真正的幸福。
作家毕淑敏有一篇散文,《我40岁才想明白的事》里写到:幸福是一种内心的稳定。我们没有办法决定外界的所有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内心的状态。 当我们开始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幸福,就能明白所有的困苦都是生命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的。我到40多岁的时候,才觉得幸福是那么重要。幸福,不是那么惊天动地的,不是那么大张旗鼓的,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需要很多的金钱、需要那种万丈光芒的时刻。
德国的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人活着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可是,我们总被社会普遍的价值感约束,使我们认为我只有有了完美恋人,大房子,好车子才能有资格谈幸福。
事实上呢,等我们拥有了那些东西的时候,那一刻我们是幸福的。短暂的幸福之后,我们又需要下一个下下一个目标来刺激我们的幸福感。
物质的不断刺激和满足我们的幸福感,当我们完成一个个目标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自己不幸福了。因为幸福早就被你丢在了路上。
幸福感,有时候是如此的飘忽不定,虚无的需要物质为它做后盾,有时候却又是如此的真实,一个陌生人的微笑就能让你幸福。
通过我自己的幸福经历来说,我觉得幸福是一种心态,高级的幸福不依附于物质而存在。要想获得持续的幸福,那你一定要明白,你的幸福与他人无关。他人给予的幸福也有可能会被收回,自己给予自己的幸福才是长久、持续的。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心理学获得长久持续的幸福呢?
1、建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建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你就会知道你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并坚定地去追求,这样你就不会随波逐流。我们要明白大多数的身外之物无法带来持续的幸福。只有持续坚定地追求我们的人生价值,才能避免我们人生虚度。现在有很多人出现恐慌急躁心态,就是因为虚度光阴带给他的空虚恐慌。
2、做一个内心丰盈的人
认真生活每一天,感受生命中的美好。抛开物质,我们有时不妨抬头看看天空,看白云慢慢地移动,看阳光洒在绿绿的树叶上,这些都是生命中美好的事情。真正地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一片落叶、抑或是一束光、一片云,都能让我感觉到幸福。早上六点多醒来,我自己静静地坐着,什么都不想,我能感受到窗外的鸟鸣声时高时低,有时候会特别热闹,像是他们一大早开会,转而各自飞走。有时候我能感受到一阵阵微风吹动我的发丝,然后又到了我的耳垂,我感受到它在我身体游走。我们不要害怕独处,每天给自己几分钟的独处时间,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你会更加感知到自己的心。
3、有自己爱好的兴趣
真正的发自内心爱上某个兴趣,它会从心灵上滋养你。我是从2017年春天,认识到自己是真心热爱写作,于是开始写。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写了19万字,全是自己的生活成长还有育儿感悟。有的时候写着写着,脸上红扑扑的,像是恋爱的感觉。有时候我看到一片落叶,灵感说来就来,一首诗就写出来了。有时候是一阵风,有时候是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