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从来都不是实现人生意义的唯一出路,只是对于家境一般的人而言,念书却是改变命运最简单也是最公平的方式。
在我高考的那一年,我从来没想过什么叫做人生的意义,在我那短暂的十几年的生活中,我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念书。至于为什么要念书,为什么要考大学,这些对于我以后的人生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从来没有考虑过。
念书就是我在我们家唯一的责任和义务,没有理由,这就是我应该做的,所有人都是这样告诉我的。
如同一张空白的A4纸,我走进了大学。对于这四年里发生的一切,回头看,我非常庆幸当年自己没被挤下高考的独木桥。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甚至没有爱好,别人问我喜欢什么,除了吃我竟想不出其它答案,之前的人生除了吃喝玩乐就只有学习,但学习不能算爱好吧,况且我又不爱学习。大学的第一年,为了融入大家,我恶补了很多,从电影、美剧、书甚至是听的音乐,只要同学说过或是推荐过的,我都会去涉足,只为填补那张空白的A4纸。
也是那一年,我看见了村上春树笔下直子的孤独和捉摸不定,《欲望都市》里四个女人特立独行的精彩人生,还有何以琛的不将就,更重要的是我认识了一帮有趣的人。他们让我意识到自己以前的人生有多苍白,我就像吸不饱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去接触新的事物,尽管这些对于别人而言可能早已耳熟能详。他们让我明白当学习不再是标准之后,每个人的性格是那么鲜明,有人泼辣又热情,有人沉默好独处,有人天生就是人群里的焦点,还有人坐在角落,只希望不要被发现。
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他们不一样的个性并附带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有人一进校门就早已规划好以后的去向,考研或是留学;有人参加各个社团活得风生水起,学习爱情事业都丰收;有人只想在图书馆里喝杯水、读本书、看个电影,安安静静地过完这四年;还有人热爱学习,兢兢业业,年年都能获取奖学金。
这也不禁让我思考,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着什么样的性格,想要什么的人生,以后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模样。而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没想过的问题,当再一次听到政治老师讲到所谓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或许这就是以上问题的答案。
大学里的那些理论知识,只是日后找工作的敲门砖,有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用上,但却给了我们一个可以思考的四年时光。这四年,学习不再有那么大压力,课业不再那么繁重,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探讨自己喜欢什么、热爱什么,我们还有了可以去看看这个世界的机会,甚至那些以前遥不可及的事也有了实现的可能。大学的这几年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事是思考。
曾经看过国外的一个小短片,小女孩跟爸爸说要把弟弟卖给宠物店,爸爸问她原因,她说她想去买那个猫头鹰玩偶,她真的很喜欢很喜欢那个玩偶。这个小女孩在一个只喜欢玩偶的年纪就能如此明确并且直白的表达自己的喜好,让我感叹国内外家庭教育的差异。
至少在我成长的那个年代,80后的尾巴90后的开始,显少有人这样。家长并不关心我们喜欢什么,也不会同我们探讨人生所谓的意义。他们只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们,在还未长大之前,什么才是重要的,比如说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比如说学习。就连习得一门乐器都不是为了培养一门爱好,而是为了升级考试能加分。我的父母也是如此,但这并不是他们的错,父母那一辈光是应付生活就比现在难多了。非要责怪,只能怪自己不够幸运,刚好生在了那个不够发达的年代。
现在不少初为父母的朋友,都有着更为理性或者说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比起数数认字,他们认为对小朋友而言,学会分享、学会怎样去爱身边的人以及如何保持专注力更为重要。
正是传统教育的简单粗暴,父母也未能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大学的这四年才显得更为重要,这是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也是自己回炉重造的机会。相对松散的大学时光,我们拥有了一定意义上的自由。
大学的那四年,我未能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我终于可以像那个小女孩那样,能够明确并且直白地表达自己的喜欢和讨厌,也能够在迷茫的时候停下来想想以后的方向,这就是我在大学最棒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