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常,悠悠岁月,常常使人忘记了年龄。
记得小时候,常听到一些老人,不记得自己的年龄。作为小朋友的我,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上还有忘记自己生日的人,在孩子的心里,生日是最快乐,幸福的日子。
有蛋糕、礼物,亲朋好友的祝贺。即便家境普通,一碗葱香扑面的鸡蛋面也是必不可少的。
长大后,我才明白,他们不是什么记忆力不好,而是被生活磨砺的已经忘记生辰而已。
1、童年的我(1-9岁)
小时候,我在农村长大,跟着奶奶生活,门口的小河,屋旁的竹林就是我的世界。
直到弟弟的出生,于是我知道我有了一个伴,一个牵挂和责任。
五年级之前,家里都是租房子住的,最初在公家大院住,职工宿舍的二楼,一间宿舍,一间卧房。
因为父亲在测量队,母亲在生产队做出纳,虽然没有编制,但多少算半个职工。
再往后,弟弟回来了,因为计划生育,原本是不能要我弟的,所以我母亲把他寄养在我外婆家,顺便说一句,我外公家在云南大理,所以用了回来一词。下回有空,再来说说我大理的外婆家。
9岁前,我弟就是跟着我后面玩的,我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特别崇拜我。我玩的,他都想玩,我到哪里去,他也想跟着。特别是我想和同学一起玩的时候,他就屁颠屁颠的跟过来,我总是想法子要支开他。嫌他黏人,怕麻烦。长大后,才知道,那是自私的表现。
因为我弟比我小三岁,小时候,我还常去他幼儿园接他放学。到现在我都记得他的幼儿园名字:蓝天幼儿园。当时我觉得特别高级,或许是我从来没有上过幼儿园吧。
8岁上一年级,当时镇上小学还没有建,大家都在平房里上课,印象不大深了,只记得做口算练习的时候,我把空白的卷子,分给别的同学。数学老师评价我说,怎么这么大方,油印也要钱的,印起来送给别人做。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太傻太天真。
另外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二年级,有位女同学转校去城关了,给我们班每个同学送了一张明信片做留念。这可把9岁的我,给震撼到了。
5毛钱一张的明信片,一分就是四十多张,这得多有钱呀?心里十分羡慕,又觉得她很看重我们的同学情,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给的事空白的明信片,怎么不写上她的联系方式,这样我们可以给她写信呀!
还有一件事,就是我被选中舞蹈队,跳一个蒙古舞《骑马》,每天下课后,我们都要下腰,耸肩,联系骑马的姿势和感觉。虽然不太明白骑马是怎么回事,练习也很辛苦。但最后在电影院元旦晚会表演的时候,舞台上灯光闪耀,马头琴嘶鸣,我分明就感觉到了那种草原汉子的飒爽和自由。大合唱闭幕曲目《难忘今宵》,欢送观众退场,这一幕到如今依然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