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最早见于《史记》,曾经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除了史籍,它还屡见于中国的边塞诗歌,如王昌龄的“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但在1000多年前,这个辉煌的国度却突然消失。与他们的文化一同绝灭的还有曾经的城池,被掩盖于厚厚的黄沙之下。
斯文・赫定
揭开这秘密的是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出生于1865年,当时正是欧洲掀起探险热潮的时候。
年轻时的赫定对前辈探险家们的故事向往不已,决心以后也要做一个探险家,发现惊世之谜。
为此,他做了许多的准备,学习尽可能多的语言:英语、德语、法语、土耳其语、波斯语……
他还翻译了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斯的著作,在柏林大学李希霍芬(研究中国西藏和新疆的权威)的门下学习地质学。
李希霍芬教授对斯文・赫定十分欣赏,曾在地图上指着中国西藏、新疆的广大地区,对他说,你将来一定要探索这些地区。
1890年,斯文・赫定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中亚之行。
他从波斯向东,翻越了帕米尔高原,到达了新疆喀什噶尔,无奈,他因没有通行证无法继续前进,第一次中亚之行匆匆结束。
回国后的斯文・赫定并不甘心,他一面攻读博士学位,一面筹措再次去中亚的经费。
终于,在1893年,他再一次前往中亚探险。在这次长达3年多的探险中,他差点葬身塔克拉玛干沙漠。
但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绘制了若干地图,补全了人类对这片无人地带的认识。
他还以英、德、俄三国语言出版了探险报告,这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声誉,瑞典国王盛赞他为“瑞典民族精神的先驱者”。
失踪的铁锹与失落的文明
但他骨子里的不安分和对中亚神秘文明的向往,促使他再次踏上了探险的旅程。
1899年,他再次前往令他魂牵梦绕的中亚,而这块神秘的土地也给予了他和全人类最深厚的馈赠。就是在这次探险活动中,他发现了震惊世界的楼兰古国。
1900年3月的一天,他率领的考察队跋涉在荒无人烟的罗布泊中。
忽然,人们发现,他们唯一的一把铁锹不见了,这可急坏了斯文・赫定。
因为这把铁锹是他们用以寻找水源的唯一工具,丢失了铁锹就意味着无法寻找水源,而没有水在沙漠里就是死路一条。
于是,他立即派向导、当地人奥尔得克回去寻找这把失踪的铁锹。
不过,在沙漠那种变幻莫测的环境里,即使作为当地人的奥尔得克也迷了路。
**在着急下的一阵乱走后,他发觉自己来到了一片从未到过的地方。
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成片的废墟房屋、精美的木雕还有许多其他遗迹,仿佛这里的主人刚刚离开。**
奥尔得克捡起了两片木刻,而后继续寻找并找到了铁锹。
当奥尔得克最终返回宿营地,将两片木刻交给斯文・赫定时,这位阅历丰富的探险家也被震惊了,迫不及待想要到那片遗迹去,因为他预感到那里隐藏着巨大的秘密。
然而,探险队的水和食物仅能维持一两天了,他不得不抑制住内心强烈的渴望。
他在日记中写道:“明年冬天,我一定会回到罗布荒漠中来”“他(向导)忘掉带铁锹,不是个过失,而是一种巨大的运气”“这个发现给中亚古史投下新的、意想不到的辉煌”。
终于,第二年,1901年的3月3日,斯文・赫定找到了这个古城。
他明白,能揭开这片古迹真相的、最有说服力的便是文字,于是他下令:凡是能找到文书的,一律给奖金。
很快,就发现了121枚佉卢文文书和36张汉语文书。
斯文・赫定回国后,将这些文书交给了汉学家孔好古(August Conrady)进行研究,他发现在汉语文书中经常出现“楼兰”的字样,在佉卢文中经常出现“城镇(KROLAYNA)”一词,汉语“楼兰”便是它的音译。
经确认,斯文・赫定发现的便是消失了1000多年的楼兰古国。
很快,发现楼兰古国的消息令世界震惊,沉寂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立刻成为考古圣地。
斯文・赫定本人分别于1906年和1914年两次前往遗址发掘,将楼兰遗址逐个编号。
1927年,他与中国科学家联合组成了中外西北科学考察团,1934年,他们在孔雀河支流发现了大批楼兰古墓,其中便有著名的“小河公主”。
她“双目微合,好像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钩鼻、微张的嘴唇与露出的牙齿,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永恒的微笑”。
因重新发现了楼兰古国,斯文・赫定本人也获得了巨大的荣誉,而他也终生未婚,他说:“我已与中国结婚。”
受老师李希霍芬的影响,他也是最早接受“丝绸之路”概念的学者之一,1936年他出版了一本书,被翻译成英文后,书名就叫做《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