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七年级的孩子遇上了龙应台的《目送》。讲解试卷时,孩子们纷纷抱怨:“老师,这篇文章看不懂!”是啊,十一二岁的孩子,要读懂这篇文章中的深情,确实有点难。既然读不懂,那讲解题目也就毫无意义了,课堂上临时做出决定:题目不讲也罢,带他们好好读读文章吧。
师:同学们,我们先花几分钟时间把这篇文章再仔细读读,认真圈画,在你有感触的地方用心写下你的理解和感悟。
孩子们静下心来,埋头于文章中读、画、写。不背负考试压力的阅读,他们会更放松,更投入于语言文字当中吧。我在教室里轻轻地慢慢地走动,偶尔俯下身查看孩子们的批注。嗯,比想象中要好,部分孩子在关键词句中读出了作者的情,写下了自己的悟。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写了作者目送几个人?分别是谁? 生:两个人,分别是儿子和父亲。 (居然还有个别学生没看明白是目送两个人,只能说是蜻蜓点水式的读了) 师:可以以哪一段为分割线,把文章分为前后两部分呢? 孩子们立刻找到了是第十自然段,然后齐读: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我心里的落寞,还和另一个人的背影有关。 师:嗯,这一段承上启下,是过渡段。现在请大家再读读一到九自然段,这里写了我几次目送儿子?每次目送,我和儿子分别有何表现? 很快有孩子举手了:写了我三次目送儿子。第一次是儿子读小学的第一天。“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他不断地回头……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师:从这些语句当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母亲舍不得自己的儿子,儿子也很舍不得母亲。 师:继续分享。 另一个孩子举手了:第二次是儿子十六岁去美国做交换生,我送他去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从这里我知道了儿子长大后不再依恋母亲,母亲觉得很伤感。 生:我找到了第三次目送儿子。“现在儿子二十一岁…他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师:这一段最后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孩子们一点就透:这一处环境描写更能烘托作者目送儿子离开时的落寞。 师:很好!学会了用文章中的关键词来概括。体会作者的心情,我们来齐读第九自然段。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读着读着,我想到了我的儿子。老公去儿子学校开家长会,带回来儿子的一封信(这是他们班的老规矩),刚一打开,就看到那句“真正快离开你和妈妈时,才明白自己对你们有多依赖……”,我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回想前几年,我们母子俩一起看电影,一起吃美食,一起追综艺……转眼,儿子已长大,就要振翅高飞了。生了小盼之后,几乎无暇顾及儿子。现在每天中午给他送饭,看他和同学、球友谈笑;每天晚上等他回来,看他们父子三人相拥,我也偶尔加入其中。曾经急切盼望孩子快快长大,我就可以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现在却只希望日子慢点走,让我好好珍惜孩子待在身边的每一天。
师:文中写了作者几次目送父亲? 生:也是三次。第一次是我成为大学教授后父亲开车送我去学校,我目送父亲开车离开。第二次是我去医院看望老年痴呆的父亲,给他擦拭排泄物后又要赶回去工作,我目送护士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父亲离开。第三次是在火葬场,我最后一次目送父亲。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儿子在我的目送下一天天(生:一天天长大),父亲在我的目送下是一天天(生:一天天老去)直至最后的死去。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处? 生:我与父亲的诀别。“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师:这里又出现了环境描写,你们觉得有什么作用? 生:我觉得这一处环境描写更能烘托作者送别父亲时内心的痛苦。 师:是啊!挚爱自己的父亲,自己挚爱的父亲就这样在作者眼前一天天老去、最终永远地离去,自己却无能为力,内心的痛楚又如何言说呢?我们再来读最后一段。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很自然地,我又想到了我的父母亲。生日之前,妈妈打电话来问:“崽,你过生日那天我和你爸爸都上来。你想吃什么菜?我要爸爸做好之后带上来。”他们知道,我喜欢吃爸爸炒的菜。我不想他们那么麻烦,就说:“不用搞什么菜,你们都上来就好了。”妈妈接着说:“我知道的,到时候弄几个你爱吃的菜上来。”到了生日那天,我因为临时有事,一上午都不在家,回到家时,爸爸已经在厨房忙活了。妈妈说:“我们特地做了铲子粑蒸鸡。清早五点钟就起来烧火杀鸡,你待会儿多吃点哦!”清早五点钟起床,就为了给我做这个菜,妈妈虽是轻描淡写地说着,我心里却已是酸酸的。为了我们,他们总是倾尽所有。 早些年,因为生意失败,家里欠了很多外债,日子过得很苦。爸爸起早贪黑,凌晨三点起床锯木头是常事,邻居们知道他的不容易,忍受了他带来的巨大噪声。妈妈省吃俭用,恨不得一分钱掰作两半花。仍记得,我读师范时有一次过敏性休克,爸妈赶清早从老家来到医院,一见到我,两人双双落泪。爸爸去缴医药费,回来时神色不对,我问他怎么了,他看了看旁边,发现妈妈不在,就压低了声音对我说:“交了医药费之后还剩的三千多块钱,被掱子手掱走了。”说完,压下了头。我知道,这些钱都是借来的,这无疑让我们家更是雪上加霜了。爸爸又怕妈妈知道了难过,他正着急时,妈妈来了。爸爸赶紧朝我使了使眼色,对妈妈说用了多少多少医药费。妈妈一听惊了:“这么多?”爸爸赶紧说:“孩子没事就好,孩子没事就好。”爸爸后来又特地叮嘱我:“这件事不要和妈妈说,爸爸现在还年轻,有的是挣钱的机会。”可那时,爸爸前额早已白了一绺头发。慢慢到现在,几乎是满头华发了。多年后和妈妈闲谈时说起这件事,妈妈说她早就知道了,她看了医院的收费单,知道用了多少钱,她不戳穿爸爸,也是为了让他心里好过点。 现在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可他们仍是有操不完的心。爸妈身体也大不如前,每次回家,都能看到他们老态愈发明显。“时光时光你慢些吧,不要再让他变老了……”
再读《目送》,跟着孩子们一起沉浸在这样质朴、真挚的语言文字中,我们也是慢慢的、慢慢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