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急着要流进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当年那样轻易的告别,30年沧桑,我的魂魄却夜夜归来,我魂牵梦绕的故乡,那条嵌进我生命的小巷。。。
一
北方的初春,仍然冰雪待融寒意未退。到仲春时节,绿色的春风,才渐渐唤醒沉睡的万物,阳光和煦,处处蛰虫昭示,。
清粼粼的小河,欢快地弹奏着优美的旋律。
那叮叮咚咚的响声,把春天的歌,缓缓唱进人们的心田,家家的院落鸡鸣狗跳,正如“狗娃闹春” 嘻嘻闹闹。
不知谁家的小花猫,在春天的泥土里打几个滚,伸伸懒腰,抖落满身的春晖,箭一样窜上房顶 。
房前屋后的田园也日趋平整光滑,条条长短宽窄各不同的田埂整齐有序,无处不展现着农家人的勤劳朴实。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有时立在电线上,有时立在屋檐上。望着它们的老巢,唧唧咋咋的,似乎在话别当年,时而又尖叫着闪电般在天空穿梭。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时候。
挑水,撒种,施肥,培土,全家希望满满。
种子在期待的泥土中奋争,在阳光雨露的沐浴下,两片小小的嫩叶,就像绿色的翅膀。
托着绿色的灵魂终于破土而出,在春的天宇中振翅翱翔。
小姑娘从山上采回一把不知名的野花。插在瓶中,戴在发间。
摘一朵蒲公英轻轻一吹,它的种子随风洒落天涯的感觉,放飞许多童年的遐想。
农历二月初八,传统的制作农家大酱的时刻。空气中弥漫的浓浓的酱香醉了小巷,也醉了整个春日。
我的故乡是林区,春秋两季风沙时常“光顾”。
最大的风达到六七级,干燥的狂风夹杂泥土的清香,奔跑着,席卷着,呼啸着。
虽然它并没有带走什么,却使得那些“弱不禁风”变得有些散乱。
只有林区特有的“防火戒严期”紧张的防火工作,上至老朽,下至幼稚,皆不可掉以轻心。
“护林防火人人有责”、“饭可一日不吃火不可一刻不防”等醒目的防火警告语处处可见,比比皆是。
也成了大人时时挂在嘴边提醒,教育小孩的主要话题。
偶尔发生的浓烟滚滚的火灾现象,让人不寒而栗,使得年幼的我们离火种远远的。
后来防火工作效率提高,很少出现火灾事故。 那时我懂得了玩火必自焚。
二
端午节,未等太阳升起,家家户户房檐,门窗,都不约而同的挂上翠绿的杏树枝,松树枝。
这是我家乡端午节的风俗。
杏树象征兴兴旺旺,松树象征万年长青。
再佩上五颜六色的,自己家手工折成的荷包,点缀在其中,荷包长穗飘飘。
门上挂一个看门猴,寄托着农家人五谷丰登的希望。
夏季清晨如纱似烟的雾,给整个夏天披上了梦幻的色彩 。
远处的青山时而如薄纱遮面,若隐若现,朦朦胧胧。
时而山腰,如纱带环绕,缭缭绕绕,时而又如飘渺的小白帽在山巅游动。
太阳顶着喧嚣,用它四射的光芒洒向万物,那撩人的晨雾,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即而呈现在眼前的,好像在牛奶中清洗过的世界,清澈亮丽芳香四溢。
我时常对巍峨的大山发呆,山的那边到底有什么呢?我早就渴望山外的世界。
梅雨时节,雷声在远空徘徊,时而远时而近,声音时而大时而小。
随着闪电掠过,紧接着一声巨雷的轰响,暴雨发怒般从灰色的天空倾泻而下,豆大的雨点打得万物啪啪作响。
骤雨初歇,天边便出现五光十色的彩虹。
太阳恢复了火热,尽情的炙烤着雨后的大地,热浪般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潮气,让人闷热难耐。
此时的狗显得格外温存,寻一片难得的荫凉趴在地上,无奈的吐着长舌头喘息着。
远处传来清脆的冰棍叫卖声,小孩子们雀跃欢呼着拥上前,用2分钱换一根冰棍,凉在心里甜在心里。
每天,直到听到妈妈亲切的呼唤声在小巷响起,贪玩的我才踏着夕阳,在妈妈宠溺的嗔怪声中跑回家。
这呼唤声,永远回旋在小巷的上空,也永远回响我的心里,伴我走天涯。
太阳带着酷热落幕,傍晚时分蚊虫四起,萤火虫在暮色里四处闪亮。
时而田蛙声和蝉鸣声也加入这其中,晚饭后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为驱蚊虫燃起篝火在院子里乘凉。
老人悠闲地摇着蒲扇,讲述着远古,妇女们叽叽喳喳的调笑打趣,男人们点上一支烟,缭绕的烟雾中映着他们幸福而满足的笑脸。
小孩子们追逐欢叫着捉迷藏,祥和的欢笑声回旋在夏季的夜空。。。
篝火渐熄,人们打着哈欠困倦的散去,谈笑声停止,追逐欢叫声停止,只留下蛙声和蝉鸣声。
太阳的升起是喧嚣明亮的,月亮的升起则是悄无声息的天地间的私语。
我睁大好奇的眼睛,天幕中闪烁的星星似乎也朝我一眨一眨,我认识了北斗星。
梦里,梦见自己飞上天,和月亮同步,和星星握手。夏季的夜,是满载着许多故事和梦想的夜。
三
七夕七夕让人悲戚,这天天空似乎格外寂静,老人们说群鸟儿,都去帮喜鹊搭鹊桥去了。
偶尔会下点雨,大人们说那是牛郎织女相会的眼泪,我的眼睛一眨一眨,专注地听他们绘声绘色的讲述,心里半信半疑。
听大人们传说未成年的孩童,七夕这天在黄瓜地里,能听到天上牛郎织女的哭声。
于是我按照大人说的样子,端着一盆清水,拿着一面镜子,静静地躲在黄瓜地里,神情专注地等待着镜子和水盆。
傻傻地期待离奇的出现牛郎织女的身影,或听到他们凄婉的哭声。
结果我失望而归,但是那童话般的憧憬,却在生华着我的灵魂,让我永远记住了“鹊桥相会”的神话典故。
秋高气爽大雁成排,果实累累,收获的时节到了。
北方气候比较凉,因此主要的作物就是土豆。收土豆的场景热闹非凡。
每家至少准备几十条麻袋,在望不到边际的地边,顺着地垄隔几米远就放一条麻袋。
耕犁翻开夹着枯萎土豆秧的土浪,圆溜溜白花花的大土豆随着犁尖的翻动,都毕露无遗的滚落出来,满哪都是,尽收眼底。
捡土豆是妇女的事,此时妇女们带着手套挎着竹筐,竞赛似的手头麻利的蹲在地上游动着。
顾不上抬头也顾不上挺腰,几分钟就捡满筐,满地都是游动的各色的围巾。
有力气的男人们,再把土豆倒在准备好的麻袋里,在人们热火朝天的忙碌下,麻袋渐渐增高。远远望去,就象在无际的田野魔术般立起数不清的麻袋粧。
不多时就满载而归,大车小辆穿梭在繁忙的小巷。
夕阳西坠,晚霞染红了天边。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拖着疲惫的长影奔往归家的路..。
珍珠似的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下,绅士般悠闲地迈着方步,院落响起家禽牲畜饥饿的叫食声。
待水足食饱,它们才心满意足的归去自己的巢穴。
房顶生起炊烟,锅上冒出白气,锅底层水煮的苞米,上面蒸的土豆,茄子,南瓜。
一锅农家院大团圆热气腾腾的出锅。再加上一碗香喷喷的农家大酱和一盘咸菜。
简直是美味绝伦,无比丰盛,顿时胃口大增撩起强烈的饥饿感,迫不及待的大快朵颐一番。
此时燃起万家灯火,是团聚的时候。
四
我喜欢春天的妩媚含蓄,夏天的火热坦露,秋天的理智成熟, 也喜欢冬天的恬静。
喜欢冬天,最主要的是喜欢雪花。
当冬天来临,世界仿佛变成了巨大的冰箱,凝固了一切,冻僵了一切。
雪花带着浪漫铺天盖地,从神奇的天幕静静飘落。
不多时眼前一片银装素裹,白色苍茫覆盖了冬日的萧条。
那条小巷宛若一条哈达绵绵伸向远方。
孩子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在冻僵了的小河上滑冰,异常热闹的场面感动了冷冷的太阳,懒懒的撇出一丝阳光。
由于积雪不化,好像置入冰清玉洁的“水晶王国”。
行人穿着厚厚的冬装,拖着呼出的长长的白气,眼眉和睫毛也凝聚成了霜。
拉着冰爬犁在冰雪路上滑行,行驶的机动车不得不带上防滑链。
北方的冬天冷的无情,连高山大地都瑟瑟发抖。
我的家推门就是热炕,炉膛里红红的火苗欢快的跳动着。
时而发出毕毕剥剥的燃烧声,跺跺脚底的雪,迈进家门搓搓冰冷的手,一股强大的暖流瞬间扑面而来。
家永远是漂泊者最温暖的避风港。
进腊月开始置办年货,满载而归的行人穿梭在小巷,再带回几串冰糖葫芦酸酸甜甜,是孩子们的最爱。
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忙着蒸包子,蒸馒头,蒸黏豆包,做豆腐。。。所备的食品装满一大缸,忙的不亦乐乎。
我们早就盼望春节早日到来。大人常说“年“就是专门为孩子们开心的。
是啊,孩子们穿上花花绿绿的新衣服,个个花枝招展,完全忘记了寒冷,尽情地在大街上追逐嬉戏。
天真的欢声笑语,给节日平增了许多欢乐的气氛。
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是新年的象征,夜幕降临灯笼赋予了生命的喜气,红得可爱照亮了整个院子。门前也亮起自制的冰灯。
声声炮竹送走旧岁,迎来新春。
开着的门内溢出的白气弥漫着诱人的肉香。
对对楹联包含着新年的憧憬;一桌年夜饭团团圆圆是一整年硕果的结晶。
全家围坐在一张桌子前笑声满堂,咬一口热气腾腾的饺子,喜在心里乐在眉梢。走亲访友祝福声,欢笑声飘荡在小巷。
一年的期盼化为满足,一年的辛苦变成幸福。
五
长大后我成了一个背井离乡的游子,想家,成了我的生活的一部分。
记不得多少次梦里在小巷的呼唤中醒来。
晨曦把梦剪成烟缕,梦碎了。
梦乡永远不是故乡,此时漂泊他乡的我是多么的空虚。
曾经回旋在小巷深处母亲亲切的呼唤,如今,已升华成心灵的期盼。
双亲苍苍的白发,包含着多少对女儿的牵挂。
悄悄爬上我眼角的鱼尾纹,深藏多少乡思和乡愁。
多年后当我带着乡音归来,虽然我故乡的面貌焕然一新。
但青山依旧,绿水依旧,小巷也一如既往的深邃亲切。
有些年长的老者已矣,晚辈后生“笑问客从何处来”。
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光总是慢慢地把想要的给你,也会把许多你舍不得的带走。
那熟悉又陌生,带着亲切的感觉,让我湿润了眼睛。
眼角晶莹的泪,渗透着漂泊,也渗透着回归。
繁华的都市,我身居高楼大厦,那梦中的小巷,却早已精致的融入我的血液,沁入我的灵魂。
飞逝的时光挥之不去,无际的时空阻隔不断。
不知那深深浅浅重重叠叠的脚印,是否还能找到我成长的足迹。
小巷的尽头,有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