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记录自己的持续运动是去年的九月份,一转眼已经过去了半年,我的持续运动突破了365天。
如果我没有持续一个项目的话,一年的时间也是如常的过去,新的年份到来,也就是长了一岁,老去一岁,除此之外我或许没有什么跨越时间的东西拿来记录与书写,毕竟时间流逝太快,生活匆匆忙忙,一年到头过去了,再也不会像小的时候,生活悠长而又仔细,回忆中的桩桩件件,如同阳光下生机的花草,随时可以蹲下来品味一番。
长大了的我自然也有自己的乐趣,却依旧抵挡不住流逝的时光之下,匆匆更替的无常,更加无法在随时就会到来的无常中,淡定从容。就像成年了的树木一样,它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克服天气的无常,汲取养分,开花、结果,年复一年,兀自壮大。长大了的人终究会对生活报以期待,无论是功利的还是非功利的,修身养性也好,世间杀伐也好,总该付出行动来接近期待的样子,行动的结果才能说明问题。
其实在开始持续行动以前,我似乎对生活并没有强烈的自发的目的性,我的目的性更多的来源于外界的刺激,在工作中遇到刁难,不服软的倔强迫使我拼命工作出成绩以作反击;当终于迈上一个台阶,恶性竞争消除,松了一口气,慢慢进入舒适区,然而这样的舒适使我焦虑。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断在想,为什么舒适使我隐隐不安?是我有问题吗?这样的生活不好吗?一边是舒适带来的惰性使我安于生活,一边是舒适之下不知不觉的放逸、以及放逸之下对不确定性的畏惧与规避,我不再如初般无所畏惧。
直到一个下雨的傍晚,一天的工作结束,我轻松的坐在车上,看着打在车窗上的雨珠、路边成排的路灯,心中无忧,某一个刹那我对当下的生活如此知足,如此知足而我又如此不安:如果当下我离开这样的生活,会怎么样?能够重新开始吗?会对新的挑战充满期待吗?我沮丧的发现,思维的惯性早已令我本能的产生了畏惧感:重新去奋斗吗?当然不了!
生活的惯性真的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当在一个舒适区中行动自如,而又没有刻意对自己做保持创造性的建设时,思维便被悄悄限制,行动慢慢被禁锢,如同一段只做拉伸的弹簧,久之弹性终将丧失,再也不会有余地跳出“既定”的“命运”。反观周围的一些人,宁愿带着怨念过着不再中意的生活,也不愿意迈出一步做出改变,除了声称身不由已,甚至有的人还会为这样的“留守”给自己戴上为他人奉献的高帽,但是根本原因,更多的是早已思维怠惰,只能顺着惯性的路子,一路滑。人的潜力那么无限,只是思维提前生了锈,所以才有了“都是逼出来的”毒励志。
落入惯性,生活便会失去弹性。所以在舒适区里,不要太知足。
但是“知足常乐”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切实际的野心才叫欲望,过多的欲望同样会无畏的消耗生命,也有一段时间我曾努力的想要认清,我这是不安分的欲望,还是正确的探索与上进,人生总要一个方向,而我的方向是什么呢?不断的奔走攀峰?还是自认为满足的安逸的生活?所谓当局者迷,大概就是那时候的我的样子吧,最终事实证明,那时我走到了舒适区的临界点,往前走,新的挑战与眼界,停留下来,照旧的安逸然而经不起丝毫的变故。
让我在难以抉择时突然醒悟的是一段虚云老和尚的公案:
有一位僧人据说禅定功夫很好,能够一连打坐几天几夜,有一天机缘巧合去拜见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问起他参话头参的如何,他言:若起正念,则妄念随之而起,不得安坐;若正念不起,则妄念亦无,清静自在!老和尚听了,呵斥到:不起正念,则如冷水煮石头,纵经百千万劫,无有是处!
这虽是禅宗的公案,但或许是机缘巧合,我突然豁然开朗了。偷安之下的安逸岂是真正的舒适啊!我也自认为在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可是却没有相应的产出,思想上也没有什么提高,那等于没有学习,岂不就如冷水煮石头?
有效的学习方为学习,有效的行动方为努力。想想自己自挖了多少坑,自我沉醉的学习——比如要加深对人生的思考,于是搜索拷问人性的电影来看,名为学习;想开发智力,于是玩玩开发智力的游戏,名为保持思维活跃;想练好英语口语,于是窝在卧室看网络推荐的提升口语能力的标准美式/英氏发音的一季又一季的电视剧····这些充其量只能算是花边学习,并不是有效学习,真正有效的学习都必须是提着正念的——严谨的、系统的、真正排除玩游戏的心态,投入专注的精力的,除非是极少数能力超群的牛人,否则琐碎的学习只能让生活琐碎、思维琐碎,人生随之琐碎,琐碎顶多可以充数,但是真的再多都不足以称之为作品。
当然,在认识到这些之后,惯性之下,我还是经历了半年多的持续行动的断断续续,后来加入S君的成长会,从三月起开始实践S君的“三阶持续行动”理论。从一项持续行动做起,每天运动一小时,自我成长的建设从恢复健康着手,到今天已超过一年。
加入成长会一年,到2017年结束的时候,有意向会长作一汇报,但持续行动的时间还不足300天,我觉得以一年为一节点做一记录更好,于是推迟到了满一年持续行动后的今天。2018年没有加入成长会,计划继续持续行动,2019年再加入成长会,有余力投入精力增加除每天运动之外的持续行动项目。
特为记。亦感谢S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