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中国式书斋文化体验,秦汉胡同国学书院将所倡导的人文气质、文艺精神和学术抱负传递给青少年儿童,弘扬“让世界柔软”的价值观,并围绕国艺、国文、国学三大模块提供教育产品、服务、和体验。目前,秦汉胡同国学书院已有50余家,在校学员30000余人。
王双强,秦汉胡同、百年人文等文化品牌创始人,嗜金石书画收藏、精鉴赏,能文。著有《有万憙》书系,已出版《文心是佛》、《文字有爱》、《民国来信》和《老虎来了》。
王双强的新书《老虎来了》中有一段话:
“善文长物,大概就是中华文化的秘密。
所谓善文,是说中国人的诗思维,或言诗信仰。诗意,本质上就是宇宙之穷理。所以中国人有了诗,诗教,登泰山而小天下,已无需刻意其他人所谓的宗教......
所谓长物,是说对于一个有厚度的民族,不能只活在故事里,还得有承载诗性的物证照耀自己。中华民族是一个富庶长物的民族,长物为支点,诗文做杠杆......”
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精髓
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动物的世界是二元世界,非黑即白;而人类的世界除了现在所经历的事情以外,还会对将来有所期盼,有酒后微醺,也有“一事能狂便少年”的诗意环境,这都是人类独有的内心世界,找到一个情感的归宿,创造生活的多维空间。
另一方面,与动物在死亡之后只能留下骸骨化为尘埃不同,人类还可以为后世留下光辉灿烂的思想、美的诗篇、好的艺术作品。
文化,就是人类世界和动物世界之间的大不同。
丨教育是抵抗兽性的最初形态
人类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丰富的生活世界?这完全得益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教育的进程,用以抵抗原有的兽性驱动。艺术,作为发展成熟文化的象征和载体,帮助华夏儿女传承着从古至今这数千年间的文化变迁,古代的文人都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词歌赋,表达自己的欢喜,排遣自己的忧苦。
王总认为,教育的本身是抵抗兽性的,分为“教习”和“化育”。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会教给后代最基本的技能得以在各自的大环境中生存下去,而教授生存技能只能够算在“教习”部分,而且占据很少的部分。“简单来说,如果技能的传递就称得上是‘教育’的话,那中国最大的教育群体可能的算上各大驾校。”王总玩笑谈到。
“使人有文化,才是教育的重点。”王总强调。
历史上所留名的人物,都是因为他们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内给后代留下宝贵的文明。所以教育的本身是教人以文化,这是超越技能的层面,从而抵抗人性对于无限欲望的追求。“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教育赋予人的是一种在生活层面上有所提高的能力,以及在肉体驱壳小时候留下独有文明的能力。在现有物质和欲望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给世界以关怀。
丨素质教育是社会文明进化的升华
“按照现今素质教育现有的市场规模,以及发展的趋势来看,行业的未来十分值得期待。”王总对行业十分有信心。给予对教育本质的理解,素质教育才更贴近以上所提到的理念,更适合人类的发展规律。
由于中华文明和文字的特殊性,国学对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仰,并由此延伸出来了琴棋书画、诗酒茶香,而民族存在的立足点恰恰应该是在人民信仰的问题上。国学是一种具有宗教能力的学问的集合,民族的传承是基于此之上。
人最初学弟子规、三字经的时候就是在“诵经”一样,除了是一种语言学习的办法,同时也是一种宗教仪式。“文字”就是中国人最根本的信仰,与古典哲学形成高度的统一。
国人并不刻意地去信仰某个宗教,这与老子提出的“大有若无”哲学观念十分相似:没有实质存在,而又无处不在。诗文、书法是信仰的一个入口,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富藏的信息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也有精神的能力。
“国学的发展趋势是十分明朗的。只要是中国人,都需要了解的知识,并以此存储在记忆深处,指引着人生未来的道路。由此而言,国学未来的市场前景十分巨大。”
王总以其20年的收藏积淀,将最好的内容融入到孩子的教材当中。书法、文字、内容,这都是文人式的沟通场景,而书信是真性情的流露,文字和情怀,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另外,古人时读书所做的批注,在现代人看起来也是十分有价值的。而这,恰恰能够成为秦汉胡同老师们学习的教材。
丨收藏是教材的最好的背书
王双强从小热爱文学,98年大学毕业,2001年开始收藏,主题一直围绕在“文字的力量”。“文字的力量”有三个主题的分支:
1.明代-民国文人的手稿:“我手写我心”书信是人们当下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手札、书画表示着当时独有的生活性情和家国情怀,充分展现了如何在家出世,悲愿人天。
2.古籍善本:古代的读书人最在乎的就是立言立德,他们不但传承前人刊刻的古籍文本,而且也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写文章刊发,认为这是最高尚的事情。而流传下来之后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到明清时期,在政治层面上就十分重视此类文物的收集及保存,所有读书人的书房都有专用于藏书的区域,充当自身的资料库。
经典的著作有各种刊刻本,在历朝历代的人们的不断学习中又会衍生出各种不同的批注、校正版本,以及感想,以前的读书人的状态由此看出。将这些珍贵的内容包装成现代人能够看懂的语言加以学习。
3.碑帖拓本:从青铜器的经文拓下来的文字,延续了汉字的演变 以及留存着国家在经历发展中的故事和信息,历史所留存的力量。
碑拓本就是一种十分有说服力的学习资料,同时也是重器的另一种很好的表达,让后人全方位了解冶炼技术,文字的演变,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能够为教学所用的很好的材料。
将上述的资料分类、集结成册,就形成了秦汉胡同很好的教学用品,转化成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学习内容,从文字中理解到前人的生活信息和远大抱负。学员通过书本的图片和文字叙述的同时,能够在现实中见到文物物件的本身,这对于学生的穿透力是非常强大的,所带来教化的能力也是非常宝贵的。
文字的力量的终极指向是方块汉字,汉子的魅力在于其开放性,可以形成各种表达形式:书信、文章、诗词。在这些表达方式的不断传递过程中,变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文化,不断延续。
本身在承载文字无证收藏的方面就要迎合教学的本质——随着人的肉体的消逝,可以为大家留下的精神文明。这也可以完成对秦汉胡同所有从业人员最好的教化。
“让世界柔软”是秦汉胡同的办学理念,旨在让每个生命活出高华与高贵,用诗文美学的力量获得精神上的升华,以达到“慈柔胜刚强”用秦汉胡同的产品与服务,让世界更有活力,这也是中国文化可以跟全世界分享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