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亨福
随着医学的发达以及对于各类疑难杂症的诊断技术越来越发达,曾经对于自闭症的一无所知,如今也变得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所了解和逐步接受。
然而,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如何诊断?什么样的症状才是真正的自闭症?真假自闭症的界限如何区别?如果孩子是真正的自闭症,家长该怎么做?
这些疑问和难题,也一度困扰着每一个家长。
对于自闭症诊断的难与易,也成为医生和家长之间无法平衡的难点。
在众多的诊断方法中,最简单易操作而且容易形成量化指标的方法无异于是调查问卷和测量量表。可是,这就能诊断孩子是自闭症吗?究竟有没有误判呢?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究竟该如何解答以上问题。
说实话,自闭症的诊断是一个专业和综合的过程。其中包括填写好几种诊断表格,又分为三岁以下是一种表格,三岁以上是另一种表格,这些表格都是国际通用的,当然也有国内经过改良后的表格。
但是,同时,自闭症又是一个个体差异存在千差万别的精神疾病,所以仅仅靠几张表格的诊断就判定为自闭症是不科学,或者说不负责任的。
第一,诊断表格只是一个判定的依据,就好比成绩只是评判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依据,但是并不能就此判定哪个孩子智商高。况且国内使用的很多量表都是国外引进的,国外和国人的体制、智力发育和对于自闭症的诊断存在很大差别,虽然有些量表是经过改革了,但是依然存在很大差异。
第二,自闭症孩子的症状也是千差万别的,一份相同内容的表格,有时候对于同一个问题,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哪怕是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孩子也会表现一样;同时,不同的问题,同样的孩子也会表现一样。
第三,自闭症孩子的一大特征就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后,会表现的很紧张,不会社交和沟通,而通过诊断量表的测量来评判孩子是不是自闭症又是一个极其短暂的过程。专业医生因为每天要诊断很多孩子,所以时间有限,家长又过分信赖全国知名的专家,但是孩子到新的环境中表现的症状又是需要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两者相互矛盾,就导致评判在单位时间内存在一定的误判。
第四,目前国内针对自闭症的专业医生非常有限,而且挂号特别难,比如郭延庆,邹小兵,贾美香,排号有时候要到几个月以后,而他们每天诊断的孩子又很多,所以平均给每个孩子的时间又不一样,而很多为了盈利的非专业医院和医生,他们的诊断更是不能全信。
在利益的驱动下,他们很可能会将语言发育迟缓,智力落后(虽然这两者也是自闭症的症状,但是光有这两个症状却并不一定是自闭症)的孩子也诊断为自闭症,俗称假性自闭症,就会出现误诊,从而导致本来只是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按照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来进行锻炼,结果反而是适得其反,最终成为真正的自闭症或者多重症状的精神发育有问题的孩子。
第五,一些家长为了或者不愿意承认孩子是自闭症,或者为了面子,对自闭症或者孩子的精神有问题有一种天然的抗拒,只是觉得孩子比同龄孩子发育落后,在填写表格的时候会有意的隐瞒孩子真正的表现,而这种表现一时半会儿在诊室是看不出来的,加之医生又不可能一天或者半天只诊断一个孩子(事实上只有在自然环境中半天或者一天诊断一个孩子才能最大程度上判断是不是真的自闭症),所以家长的有意隐瞒也导致了医生的误判。
而量表中,关于程度轻重的区间数值,有时候相差也仅仅只是一两分就可能被判定为是自闭症,或者疑似或者不是。
第六,除了孩子症状不同,医生随着接触病例和孩子以及学习能力、视野的不同,也会有很大差别,同一个孩子在不同医生处得到的诊断也不一样。而随着国内对自闭症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很多专家也提倡不能轻易对智力或精神、语言落后的孩子诊断为自闭症,只能说是疑似或者边缘。这样就会减轻很多家长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从而以轻松的心情带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效果反而更好。
综合以上几点,在此,有一个问题需要提醒家长,在自闭症诊断方面,医生会犯哪两类错误?
第一,把属于自闭症的患儿误判为正常儿童;
第二,把不属于自闭症的孩子诊断为自闭症。
但是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世界各国的医生犯第一类错误的比例十分高,尤其是在孩子两岁前,因为这样的错误,似乎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如果最后这个孩子是自闭症,后果就是耽误了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机会。
医生犯第二类错误的情况很少,这类错误的坏处就在于会让家长处在不应有的恐慌之中,医生即使有一定的经验和把握,有时也不愿意把话说得那么肯定。
因此如何权衡这两种情况,对医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理想的做法就是对可疑自闭症儿童,嘱咐家长:继续观察、多点陪伴、积极互动、定期随诊。
而对于自闭症来说,其最典型的三大症状,包括无语言,行为刻板,没有眼神对视和交流,这些都是需要在不同的环境和孩子接触不同的人来判定的,简单的只是通过测评量表来判定一个孩子,有时候只是一岁多的孩子,很多发育并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判定是否是自闭症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只有同时具备三大症状,才有可能是真正的自闭症,但也不是绝对的。
随着国内对于自闭症诊断技能的提高,很多有责任心的医生也对诊断越来越慎重,一方面是为了减轻父母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让发育落后的孩子得到适合的有效的康复训练。所以,他们不敢轻易就听过测评量表就说孩子是自闭症。
还有一个家长不能忽视的问题需要指出,一旦要通过量表来评判一个孩子是精神或者智力问题,那么,至少说明这个孩子和同龄孩子相比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育落后的。家长尤其是家里的老人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甚至听信老人以为的“贵人语迟”“大一点就好了”,而自闭症的诊断也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通过填写几份量表就可以判定的,这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学专家、幼教老师以及父母的配合才能接近百分百的判断。
而这种发育落后只有通过早期的行为干预,越早干预,他们就越能够有效恢复正常孩子水平,从而能够真正的和正常孩子交流融合,融入社会。
自闭症科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