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又是一篇名称奇特的轻小说作品。对于这部作品。我也算是慕名已久了。很久以前,我就听说过樱岛麻衣的名字。“人活着就是为了樱岛麻衣”这样的惊奇之语,常常出自我那沉溺于二次元世界的舍友之口。我从4月1日中午开始欣赏番剧,心情跌宕起伏一直到晚上6点左右。后面的一两天,重新过了一些比较关键的剧情,看了原作的轻小说文本,才终于着手要敲下一些文字。小说是由不同独立故事的分卷构成,我在思考的时候,也有意识地将他们适当分开。
全文围绕着“思春期症候群”(动漫译为“青春期综合症”)这一奇特病症展开。所谓“思春期症候群”,是一种发生在主角们身上的超自然现象,在不同分卷中表现着不同的病状。这些病状的起因,正是作者鸭志田一试图阐述的青春期少年少女的思想矛盾。此外,个体与“氛围”的矛盾关系,也是小说想要向读者表达的重要内涵。这一内容在小说的几个分卷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樱岛麻衣篇
本篇故事围绕着樱岛麻衣成为“透明人”这一现象展开。故事的开头非常具有趣味性,男高中生梓川咲太在图书馆发现了“野生的兔女郎”樱岛麻衣,但馆内的其他学生却对此视而不见。不管是作为吸引读者(原来是想写宅男的,但是感觉会犯众怒,于是作罢)的噱头,还是起到毫无拖沓、一笔入题的作用,都足够精彩。随着故事的展开,咲太成为唯一能“观测”到麻衣的人,也自然而然成为了麻衣最后的、全部的依靠。麻衣与母亲赌气离开演艺圈,失去了大量“观测者”,而在学校的她,因为演艺事业而疏于人际交往,所谓的同学对她也只不过有一个浅浅的“名人”印象。终于,在麻衣告知记者将离开母亲的经纪人公司后,母亲也没再能“观测”到她,一夜过去,只有咲太的眼里容得下她单薄的身影了。
故事的最后,万能的双叶理央即使失去了关于樱岛麻衣的记忆,依旧通过纸条为咲太留下了破局的秘籍。曾下定决心不与氛围对抗的梓川咲太毅然决然地在全校师生面前表达了对麻衣的爱意。当咲太一人的爱意压过了所有人的无视,麻衣就可以再度被观测到了。
分析樱岛麻衣成为“透明人”的原因,在于麻衣与母亲产生矛盾,被迫离开热爱的演艺事业。在麻衣的认识中,母亲把她当作摇钱树,在她不过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就擅自签下泳装照的合同。一直活在他人注视、在意他人注视的樱岛麻衣,产生了“到一个没有任何人认识我的世界去”这样的梦想。思春期症候群由此而来。其实麻衣并非真正如此梦想,就如咲太所言,她确确实实是热爱着演艺事业的。只是她不愿成为母亲赚钱的工具,不愿被逼迫着拍自己不喜欢的照片,不愿成为母亲想要她成为的样子。
成为樱岛麻衣,而不是世人眼中的樱岛麻衣,这一点尤为重要。为何梓川咲太的爱意能盖过所有人对麻衣的潜意识无视,这一点在书中或动漫中并未给出说明。我的观点是,只有在咲太的眼里,樱岛麻衣才是樱岛麻衣。他把麻衣视作独立的、正常的高中学姐,而不是世人眼里的演艺明星。世人为麻衣贴上了演艺明星的标签,当麻衣撕去这一身份时,世人对她的认识便淡薄了,于是随着她的愿望在无意识中忘记了她。只有咲太真正明白她的内心,在她被偷拍时为她伸张,在她独乘公交时与她搭话,在她走投无路时与她同行。因此,咲太能在最初世人看不见她之时“观测”到她。即使因为个体在无意识中被氛围压倒而导致的忘却,也能通过麻衣在考题上留下的伏笔想起她。最后用最炽烈的方式表达最浓厚的爱意,用单薄的个体压倒群众的氛围,将麻衣带回所有人的眼中。
故事中充满了爱与救赎的气息,咲太用自己的爱挽回了麻衣的身影。最后,咲太和麻衣基本确立了情侣关系,麻衣更换了新的经纪人,重返演艺事业。皆大欢喜。关于咲太,独守清明、岿然不动的坚持令人感叹。我相信,在阅读这一篇故事之后,我也能向这一品质靠拢。关于麻衣,她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令人反思,自己为独立而做的挣扎与奋斗也令人敬佩。且听风雨过,一笑众生前。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这样的他们,会携手创造一个光明的、令人向往的未来,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