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10月25日 18:00—19:30
地点:中国音乐学院综合教学楼701教室
人物:黄老师、“黄金86派”的同学们
起因:论文写作课程的要求
经过:坚持每天更新自己的简书(不论形式、内容、长短等)
结果:?(拭目以待......)
周四晚上,黄老师版的论文写作课程已结束,课程设置和效果非同凡响。
第一是感受到了久违了的上课激情,黄老师激情洋溢,慷慨激昂,时而针砭时弊,时而忧国忧民,时而有的放矢,时而妙语连珠,脱稿、站立整整一节课,滔滔不绝并且句句在理。由此可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厚的知识储备以及课后备课花费的心思和十足功夫。(自己当过老师才知道,想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得先有一水库的水的道理。)
第二是这门课程的要求。相信很多同学都认为,这门课程的要求简直就是“奇了葩了”!我们是研究生!这里不是kindergarten!之前刘老师的课程就要求大家每个星期尝试写些评述等文字,之后张老师的课程又给大家找了几十个文献综述要求大家阅读,这次可好,要求每天写一篇文章,天天更新简书!其实我们不妨换个思维来看,首先,每日更新简书,要的不是你的内容,而是你对认真做一件事的态度,以及对持之以恒精神的培养!从小到大,我父亲对我的经常性评价就是:“虎头蛇尾!”。我也是经常陷入“常立志而非立长志”的困境(好不容易坚持下来的练琴习惯与器乐演奏,或者称为职业,在20年后的今天,竟然也改行研究起音乐学了!惭愧!惭愧!)凭借着这次机会,我也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坚持,有没有毅力,挑战一下不可能。其次,如今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们的确过得太安逸了。殊不知这样的状态去混一个文凭下来,走进社会会面临着何等的困难、挑战以及不公平!想想自己不惜辞去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工作,而再次重新进入课堂学习的决绝,过得太安逸都对不起自己当初的决心!(给大家个建议:想要安逸去事业单位工作呀!在那里一眼就能看到自己老去的模样,然后人生就死在了25岁,埋葬在75岁。)最后,一些基本的常识和礼仪,当今的一些大学生还真不如小学生做得好。比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不玩手机,课后作业认真完成(当然不会像做仙人掌标本那样困难)。而当今学生们最缺乏的,是那种对知识探索的求知欲和课上眼神里的光。这样的状态,不禁会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可能是家庭条件太优越了?对未来可以衣食无忧了?还是大学太容易考了?这么硬的硬件和这么好的软件条件放在中国音乐学院,怎么就不珍惜呢?(从黄老师言行举止上也能深深地感觉出这样的忧虑)。记得高中历史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无知者无畏,无耻者无敌!”这句话也深深地刺痛了我,乃至今天一直鞭策着我要好好学习,多读书,读好书!以上一点点思考,亦可能是国家的社会风气造成的吧!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全民娱乐至死的年代,能静下心来,读读好书,品品好茶,做做学问,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但是有一点,上课不让做笔记值得商榷,这个话题我会在明天的简书更新中谈论!)
第三是本节课后给我的收获。具体授课方面的收获我想和大家都一样,绝对的受益匪浅。在这里我想谈谈上完这节课的额外收获。首先,黄老师有一句话说得特别有道理,他说:“放松是练出来的!”本来是想呼吁大家抓紧时间去训练写作,但作为一个长期在舞台上摸爬滚打的前表演者,非常赞同老师的观点。之前在教学上,一直在对自己专业的学生叮嘱,上台时要放松、别紧张,这回找到理论依据和方法论了。(感谢!)其次,学习到了一些微信上面的礼仪。原来现代人社交,看似简单却暗含了这么多不为人知潜规则!印象最深的是:下级对上级发微信,不能发语音,而要发文字!分析过之后还真是挺有道理!以后需要多加注意!(网上搜索了一些微信礼仪的图片,放在本文最后,供大家一笑了之然后细思极恐)。最后,就是黄老师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本来以为上一个阶段的人生阅历就很苦了,没想到现在这个人生阶段比之前还苦闷,更没想到老师吃过的苦比我们要多得多。因此,还得是:“吃得苦中苦,不做二百五!”
第四是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勾起了当年我当班主任、带学生时候的回忆。那时的我比黄老师对学生要求的更严格。这回我能体会到我带班时,学生对我的评价和见我的心情了。其实当老师的心情大家都理解,就是希望学生能更好。所以作为老师,悟出的道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学生,悟出的道理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和“名师出高徒”。
最后,在这里解释一下标题,改编自宋代苏轼《惠州一绝》里的一句诗词,大概意思是:如果每天更新文章,养成习惯,(三百篇既夸张又现实),那么我们都不枉做一回国音人!不枉上一回论文写作课!
正所谓:“万事不止开头难,坚持下去不简单。日更文章三百篇,不枉长作国音人!”
2018年10月26日 下午4:14
于北京 朝阳 为伟斋
(精力有限,才疏学浅,欢迎指正,望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