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休学茧居族去海外旅行效果好

--来自日本石川清20年援助经验

全国首期秦广林《茧居族援助手记》读书会收获分享(第四天)

指导:秦广林,国内20年休学茧居族辅导经验,著有《破茧成蝶方-帮休学茧居的孩子重返校园社会》

带读人:黎裕明,广西资深心理咨询师

            樊志慧,山西资深心理咨询师

参与人:国内部分心理咨询师及茧居孩子的父母

分享人:李明国,山东资深心理咨询师

2025.10.9

      李明国:第六期《抢救茧居族》读书会第四天。领读人樊志慧老师,导师秦广林老师。对《茧居族援助手记》第六、七章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作者讲述的三个“茧居者”的援助故事,分析了“茧居族”的干预方法、家庭关系及社会支持体系。主要收获分享如下:

      一、如何正确认识“茧居族”的“海外旅行”?针对“茧居族”几乎从未体验过自己做决定、自由行动感觉的共同特点,开展“海外旅行”援助活动,让“茧居族”能在世界各地感受自由翱翔,锻炼提升其在世界任何地方独立生活的能力,帮助其重建自信心,体验各种感染力,交到各种朋友,获得成就感、价值感和幸福感,自然而然掌握旅游技巧(生活技能),为回归正常社会生活提供经验、能力和提升人际交往和生活自立能力,从“蜡像”状态转变为能主动与人交往的“活人”。

(一)“茧居族”选择“海外旅行”的独特意义。一是有利于自我介绍。离开本国周游他国,只要介绍自己的国家和姓名即可。避免国内介绍时,既不能介绍“茧居者”身份,又能避免弄虚作假;二是可以减少很多精神压力。在与形形色色的外国人交往中,不用担心他人奇怪眼神看自己,也不用注意自身形象,许多烦恼自然消失,可以减少很多精神压力,反而可以轻轻松松与普通人正常接触交往;三是增加海外经历自豪感。有了与人交流的海外经历趣事,周围人带着好奇羡慕认真倾听。“茧居者”既能自信和自尊心,又可以结交朋友和伙伴,还不用撒谎。

      (二)“茧居族”参与“海外旅行”的援助形式。一是陪伴式漫游。作者亲身陪伴“茧居族”前往东南亚国家进行旅行。通过“练习泰拳”(抑制怒气)、“接受按摩”(克服“恐人症”)、“漂流”(感受自由放松)等,获得国内没有的感受体验;二是环球学校。通过“和平之船”环球学校提供了一个团体式的航海环境。成员们能获得来自同伴的接纳,感受到无束缚的自由,从而逐步掌握适应人际关系的能力;三是回归生活过渡期。在冲绳、大阪等地,有来自社会的爱心人士(民生委员,社会福利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为“茧居族”提供免费、舒适且开放的居住空间、休息场所,帮助其暂时安身,帮助其走出家庭困境,为回归正常社会生活打基础做准备。

        二、如何处理“茧居族”家庭的“忖度关系”? 针对“茧居族”的无理要求(准备好够我一辈子花的钱;不要对我指手画脚,不要让我上学或工作;帮我做家务,照顾我的生活),基于父母的核心担忧(孩子未来的经济来源、孩子与配偶关系中的不稳定、不知道孩子何时能恢复正常生活),父母普遍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和科学应对能力,逐渐形成扭曲的亲子关系,部分家庭形成了“忖度关系”(通过主动揣测他人的潜在意图或未言明的需求,来维系人际或权力关系的互动模式)。父母为满足子女需求而无原则地迁就,失去了自我,甚至陷入对孩子的过度担忧和隔阂之中。

如何处理“茧居族”家庭的“忖度关系”?一是正确认识“茧居族”的无理要求。“茧居族”对父母提出的无理要求,充分反映了“茧居族”的不自信和焦虑恐惧心理的“不成熟”状态。对将来自己没有办法,只能依靠父母来解决;二是辩证处理“茧居族”的无理要求。既不要生硬地拒绝(斯巴达式教育),进一步挫伤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剧焦虑恐惧心理的“茧居”状态;也不能百依百顺签单接收(溺爱或放纵),会进一步助长其依赖逃避心理和丧失能力提升的机会。

关键词:保护与干预的“度”。“慈爱温情”与“威严无情”的平衡!建议:了解其需求,接纳其情绪,理解其心情,增强其信心,提升其能力。

      三、如何正确认识“茧居族”家庭的“毒亲思想”?“毒亲”就是“有毒的父母亲”,是指父母以“爱”或“为你好”之名,长期对子女实施情感控制、精神压榨或人格摧毁的行为模式及背后的扭曲养育理念。其核心在于父母将子女视为自身需求的延伸或工具,而非独立个体。如何正确认识“茧居族”家庭的“毒亲思想”?

      (一)家庭是“茧居族”形成的重要因素。孩子成为“茧居族”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社会环境因素,也有家庭内部环境因素,更有孩子性格决定因素。但是家庭因素包括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父母性格、行为方式、家庭文化和教育方式等,对于茧居族的形成和矫正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抢救茧居族最普通、最有效的做法是“家庭治疗”。

        (二)父母没有错误,不用向孩子“道歉”。一些“茧居族”坚信“毒亲思想”,自认为现状都是父母造成的,“没有他们,没有我的今天”。所以,理直气壮地指责批评甚至打骂父母,对父母提出许多无理要求,心安理得地享受“茧居”生活;一些家长受“毒亲思想”的影响,无条件地认可孩子的“毒亲思想”,心甘情愿地接受孩子的无理要求,直接向孩子赔礼道歉、承认错误、决心补偿。如此,不仅没有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反而加剧孩子“茧居”状态。父母对茧居的影响因素是认知结构、文化观念、教育方式以及自身影响等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龙”是天下父母(尤其亚洲)的共同心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因素是方式方法问题,不是为人品道德问题。如同“学生(孩子)”与“学习(考试)”关系一样,“学生”是人,“学习”是事。孩子考试没考好是“学生(孩子)”的“事”,不是人犯了“错误”,不应该批评考试失利的“学生(孩子)”。所以,不建议父母向孩子承认错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