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到西汉是中国古代散文诸体渐趋完备的时期。秦国的《吕氏春秋》文风畅达,李斯的《谏逐客书》辞采华美。出自李斯之手的泰山等地刻石为我国最早的碑文体。
汉兴后,陆贾、贾谊、刘安诸人总结前代历史教训和诸子百家之说,其文铺张扬厉,纵横捭阖,犹有战国遗风。
董仲舒的策对和刘向的奏议叙录以如何巩固中央集权制为讨论重点,雍容典重,宏博深奥,形成汉代议论文的主导风格。
01《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成书约在公元前239年,出于众人之手,内容不免驳杂,风格不完全统一,因此《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杂家”。
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组成了一个“法天地”的完整体系。书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往点明寓意,一语破的。
《吕氏春秋》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演变。
02李斯的散文
《谏逐客书》的艺术特色: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文章中间一段,语辞泛滥,意杂诙嘲,语奇字重,兔起鹘落,可谓骈体之祖。刻石文的艺术特色:以四字为句,大多数三句一韵,文辞整饬简洁,读来朗朗上口。总体上气魄雄伟,文字典雅,以浑朴为体,各篇铭文又各具特色。
03贾谊的政论文
贾谊散文共58篇,收录于《新书》,可分为三类:1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2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陈政事疏》;3一些杂论。
《过秦论》的战国策士遗风:
1.运用鲜明的多侧面对比手法,造成巨大的感情落差,使作品的体势随着心律的搏动、历史形势的迅速巨变而跌宕起伏。
a把秦朝兴盛期的天下无敌和灭亡时的不堪一击相对照。
b把秦始皇子孙万代为天子的愿望和秦朝三主而亡的历史事实相对照。
c把陈胜的起义军和六国诸侯进行对比。
2.浩荡的气势:以数量取胜,文字包含着丰富密集的信息,形成充沛的语言符号的长河;以感情相驱动,作品情深意切,具有很强的内在张力。
3.以古鉴今,密切联系现实政治,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现实的积极参与精神,在观察兴衰之理的过程中流露出深沉而悠长的历史沧桑感。
4.词语讲究,多用修饰,行文流畅,处处流露出诗人的气质。
04《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淮南子》 由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共21篇,十几万字,是西汉的一部大著述。原称《淮南鸿烈》,作者自认为此书包含广大光明的道理,可为汉代治国法典,实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
作为一部理论著作,其论说博奥深宏,无所不包,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1.多引用历史、神话、传说,带有鲜明的浪漫色彩。
2.采用辞赋写法,广征博引,反复论证,以描写和叙述的方式来明事说理;3以多样化的排比句式,形成铺张扬厉的风格,造成波澜壮阔的气势。
董仲舒的阴阳灾异思想和逻辑严密、雍容儒雅的文风,对西汉后期的说理散文创作影响甚大。
《天人三策》行文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联类引证,雍容儒雅。《春秋繁露》缺乏文学性,许多篇章比较艰涩枯燥。
刘向的奏疏文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往往先以正论开篇,继之以反证,然后总结所提出的观点,最后结合时事以证之。
其说理散文《新序》与《说苑》,采集群书中的逸闻轶事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编纂而成,寓含劝诫训教之意。
西汉政论散文比先秦诸子散文缺少了思想表达的自由度,但显得严谨质实。
武帝以后,向着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方面发展,由越世高谈转为本经立义。而那些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叙事抒情均富有感染力,成为汉代散文史上一枝旁逸斜出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