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因为坚持慢跑和读书,在朋友圈里面打卡了大半年——别想着去翻啦,都被我锁了删了——每天晒一张跑步的进程,偶尔加一张当天的景色,或者最近在看的书。
刚开始发的时候,点赞的鼓励的人特别的多。慢慢的,评论的没有了;渐渐的,点赞的也越来越少了。偶尔更是发了之后,无一人点赞评论,双0收获。
于是开始思考,这样在朋友圈里面打卡,到底目的是什么呢?
让别人知道我一直在坚持?我什么时候这么关注别人的看法了?不太像我的风格。
督促自己每天要去做?这一点倒是真的。根据《影响力》的说法,人一旦公开承诺了某事,就会督促自己一定要完成。
那么,一定要采取在朋友圈打卡的方式吗?
犹豫了一阵子,我发了一条消息:
从那以后,就不再发跑步的动态了。偶尔还会遇到有人问:现在还在跑吗?我总是笑笑:偶尔跑跑。
春节假期的时候,我对自己的微信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理:分组,贴标签,删除无意义的动态,屏蔽刷屏的人,私密只想给自己看的内容。
以前觉得,朋友圈是一个我自己的moment,自娱自乐就好,不用很在乎其他人的看法——有人点赞,感谢你的认同;无人欣赏,也是自己的乐趣,我自记录我的生活点滴,何需别人的意见指手画脚呢?
况且,当微信越来越多的沦为了工作的平台,朋友圈也已经不能幸免。领导就直接表态过,提拔一个人要先看他的朋友圈,看看是不是一直在关注着公司的新闻动态、产品宣传——固有道理,实难苟同!而且我还偏就有些执拗的性子,越是让我做什么我不认可的事情,我就越是不要去做,索性公司相关的消息,也一概的不发了。
我不想,也实在不愿,让自己私人的一点小乐趣,袒露于一群工作相识利益相关的人面前——公归公私归私,同事、合作伙伴之间,还是保持一点单纯的工作友谊的好。
(写到这里,若有所思,是不是难怪我没什么朋友的?)
于是乎,朋友圈动态越发发的少了——偶尔是看到什么文章,触动了某根神经,感叹一下;偶尔是生活中的一点趣事,忍不住的就发一条,留意需要分组可见的;更偶尔的,莫名其妙的感叹,或是看了一本好书,分享一下。自然也会有工作需要不得不发送,一定一定分组,只给工作相关的人看见。
发的少了,看的也更挑了。朋友圈很多人的消息我是从来不点开的——更加没朋友了估计——求赞的基本看心情和关系远近,某些无意义的消息直接略过。
但是有些人发的动态,我一定会看,并且很认真的看。比如我的一个朋友,一个很有思想的人,朋友圈动态发的比我还少,偶尔只是转发一两条链接,一定会配上很长很长的自我感悟——我喜欢看这样有自己思考、能促进自己思考的文章,这个朋友的每条消息对我来说,都是品质的保证。
“宵汀出品,必属精品”,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
我希望发布的每一条动态,都是有质量的,都是能够吸引同道中人驻足观看并且有话可说。我也希望能遇到,我发的每一条消息,真的会认真用心去看的人。
奕晴在小灶群里面说: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你的个人品牌。你的一字一句,又何尝不是?
当今这个时代,节奏快,人心浮,一图胜千言更是数不胜数。但我始终觉得:文字,才是最好的表现自己的载体。朋友圈,更是自我文字展示的最好舞台。要在寥寥数语中展示自己的思想、自我的品性,袒露情感,考验了思考的深度、世事的洞察、文字的水平。
谁能一直言为心声,谁能始终言辞达意?
敝帚自珍,发的少了,不是不想发,只是,想要更加尊重这个公开展示自我的平台、尊重自己的文字。
毕竟,我自己,才是我的第一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