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要传衣钵时,座下有俩名弟子人选,一是神秀,二是慧能,神秀出身于贵族世家,入空门修习佛法多年,且自身也很勤奋,五祖也很赏识他,可以说神秀当时已是众门人心目中接班人的不二人选。反观慧能,来自岭南(今广东地界),在唐代时这里是“未开化”的地方(因此慧能还得了个“獦獠”的称号),父亲被贬官到此,不久病亡,他以打柴为生,侍奉母亲,一次偶然听到有人诵读《金刚经》,得了佛缘,后拜入五祖门下,作了一名打杂人员。当时五祖命众人作偈呈观以传衣钵(算是毕业考试吧),几日后,神秀于堂前壁上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之后慧能托人代为书写(他不会写字),同样也在壁上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后世北宋僧人将“佛性常清净”改为“本来无一物”。)见此五祖心中已定,于夜中传法于慧能,慧能得衣钵后(为躲避追杀)南下,后终成正果,世称禅宗六祖。以上为《坛经》中所述,读过这部佛经的人都是知道的,但接下来我想说说那俩首佛偈。
如今世人欲念深重,在这无边苦海中挣扎,若求解脱,修习佛法确是一项法门,可若达到那大彻大悟,放下一切,立身成佛,世上真正这样的能有几人,佛想渡众生到岸上,可众生愿不愿意被渡呢。人生短短数十载,为了不枉来这花花世界一遭,人们都想要纵情享乐一番,享乐之心有错吗,嗯!这种事没有什么对错之分。有欲念实属人之常情,可疏导可戒持,但不可让欲望太膨胀,太膨胀的欲望会变态,说不定因此就会做出有违人道、伤天害理之事,因此针对我们大部分凡夫之人,真的是需要时时拂拭心境,莫使那贪嗔痴的尘埃漫天,迷了双眼,因此我觉得神秀大师的修行观点是适用于很大部分人的。至少我觉得心中不要装得那么多杂念,心情就不会太过沉重,不沉重即不痛苦,不痛苦也就不迷茫,当然了远大光明的理想抱负不是杂念,还是要去默默地实现,这样才真算是不枉人生一世。而六祖慧能大师那应该是世间少有的天才份子,他那悟性、慧根并非人人所有,因此他能够使得无树无台,心中澄澈清静,无欲念尘埃,那说他是佛子转世都有可能,但毕竟大部分人都不像他这样的。
佛法无边,小子斗胆妄言,日后有缘精进,再解心中执迷,窗外落雨,作小偈一首:
雨到人间自在下,不顾众生冷与暖。
纷纷扰扰有禅意,自在随缘最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