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恶俗?真正恶俗的事物是必然会显示出刻意虚饰、矫揉造作或欺骗性。
不新鲜的食物是糟糕(bad),若餐馆刻意奉上不新鲜的食物,还要赋予“美食”之名,那就是恶俗(DAD);粗陋的浴室水龙头手柄是糟糕,而一旦镀上金它们就成了恶俗。
糟糕(bad)与恶俗(DAD)之间有什么区别?不止是英文表达上大写和小写的区别;糟糕就像一次补考或留级,又或是一例病毒性感冒……总之是某些没有人会说好的东西;而恶俗就不一样了,恶俗是虚假、装腔作势、毫无智慧、没有才气、空洞且令人厌恶的东西,但不少人竟会被说服,相信它们是纯正、高雅、明智或迷人的。
《恶俗:或现代文明的种种愚昧》这本书,是3年前和《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一起购买的。当时只读了后一本书,这本书一直没怎么读。国庆假期恰来HK休探亲假,而今天大部份时间又是呆在家里,于是就想起了读这本书(用当当阅读器看的电子书)。
《恶俗》是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继《格调》之后的又一本社会批评力作,从关注的层面和写作风格看,《恶俗》都称得上是《格调》的姐妹篇。本书虽然初版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但对今天的美国和今天的我们,乃至对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而言,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本书所讨论的,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而是人类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当然,这也许才是真正重要的。对人类生活的观察、研究和思考所产生的著作有许多许多,本书不过是沧海一粟。
社会学书籍中,比较有名气也拜读过的书有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和《我们要活得有尊严》;也有美国的《乌合之众》和《娱乐至死》等著作;有研究日本的《菊与刀》、《下流社会》和《第4消费朝代》等作品。
之所以对社会学的书籍比较感兴趣,是因为我的邻居哥哥是社会学博士,从小到大,两家人的感情很好(真是应了那句“远亲不如近邻”),又常常在一起交换书来读,一起听评书什么的。
而我也希望透过这些社会学家的书籍,可以了解到一些非主流的声音,和严肃的思考者对人类生活的思考。
本书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恶俗大爆炸的时代。
在以经济发展为主、主流价值观趋向实用功利的社会,对体面生活、社会地位和成功的追求,或许已经使我们太过疲惫,在疲于奔命的工作之余,就很容易选择相对轻松的感官娱乐方式,比如吃、玩、娱乐节目、八卦新闻等等。
而对于成长与学习,更是放在对实用技能的学习和成功学的学习上。我们不想费神去思考严肃的东西,更没有意识到应该警惕网络、电视等媒体,给我们输入的价值观。
在经济相对富裕以后,我们已经迫不及待地需要通过外在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品味了。
于是伴随着对浮华表面事物的追求,对表象而非内在的重视。
比如服装、汽车、建筑、住房、化妆品等装饰性行业和娱乐业都兴旺发达起来,而包装成为许多行业的制胜法宝,伪饰、做作、炫耀、浅薄大行其道。
于是,许多事物的表象与实质渐行渐远,也就为恶俗创造了土壤。你看那些标榜“豪华”、“奢侈”的房产广告,装修堂皇但菜肴却极其一般的高档餐馆,还有那些或煽情或励志的电视综艺节目……哪一样不恶俗?
也许有人会觉得作者的措辞太过尖锐刺耳,但尖锐刺耳不等于没有真知,包容不意味着就是要接受恶俗和愚蠢。
这本书可以用来消遣,也可以用来学习,还可以当作参考资料用。作者对一些现象的描述和剖析是非常准确与到位的,在书中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人和事。
这本书,可以让我学会在这个喧嚣的社会中看清真相,可以更加理性地思考、更清醒地生活。
当装腔作势、浮夸和虚假成为全民运动时,《恶俗》有如一面照妖镜,让我们窥见繁花似锦后面的虚无和荒凉;它更是一把钢针,扎破了浮夸的谎言与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