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是和孔子同时代的伟大思想家,“离孔子超过两百年,儒家和墨家仍然被视为两大显学”。当时的显赫一时,却在今日默默无闻,即便刘德华演了《墨攻》这部电影,仍然没有改变任何墨家的地位。
墨家的学说历来被认为和儒家对着干,它的主要学说可以概括为十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和明鬼,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兼爱和非攻。简单说来,兼爱就是以己之心,博爱别人;非攻就是反对战争,战争有罪。这是两条非常人道而且正确的信条,何以不为人所传,甚至其后世的门人都鲜有再遵从的呢?
现在对于墨子有的印象估计大部分停留在助人守城、成立团体上,确实,墨子提倡非攻,不是口头上的,而是实实在在告诉你,你打不过我,我比你更厉害,所以还是不要打了。这有点以暴制暴,但确是效果非常奏效。《墨子》中记载公输盘和墨子以衣带为城,推演战争过程,公输盘败地只有最后一招,就是就地想把墨子干掉。墨子是个实实在在的行动派,说什么就做到什么。
有思想,有能力,为何还是无法传承呢?问题出在他的其他见解上,特别是节用这一类的思想上。节用,顾名思义,就是紧衣缩食。这跟现在的节俭主义、极简主义不一样,后者多半是喧哗过后想安静,而墨子的那个时代就是单纯的提倡紧衣缩食、少用多干。这和人的正常诉求其实是相违背的,我可以穿破衣、穿草鞋,但最后经过这个时期,还是要朝着出入华盖、吃香喝辣去的,要是一辈子都为着人类大理想而奋斗,不兼顾自己的小幸福,怕是没有基石。恐怕,墨子门人后世没有坚持下去,并不是不认同他的理想,而是肚子饿实在坚持不下去。理想可以有,面包也得有,墨子怕是没有想到。人从岩洞出走,就是奔着烤肉香去的。
我们对伟人的崇拜,除去对其思想、行为、作品的感叹,还是一点就是因为他做到了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墨子对自己的要求严格,辩风雄厚,能够得到当时很多人的跟随,但国君们看中的,怕还是他能帮助守城、攻城的技术能力。技术改变世界,可惜他的思想没有完备,用他的装备加上儒家的思想,在群雄纷争的时代是能有很大作为的,可惜两者无法共语。儒家提倡“乐”,墨家说“非乐”;儒家提倡“厚葬”,墨家说“节葬”。这两家别说合作了,能不当街互殴就已经非常好了。
抛开各自不太正当的观点,至少保留,听一下对面在说什么,也应该是兼爱的一部分,墨子提出这个观点,自己却没有做到,固守自己的创见。墨子的成功是时势需求,而他的失败确是历史必然。儒家相比墨家,就在它更能顺应大部分庶民的需求,随大流不是真理,却能保你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