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八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习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后的一节习题课,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训练,有着重要的地位,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又是相似三角形这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所在,“难”的不是定理的本身,而是要跟以前学过的“角的等量关系”*联系紧密,综合*比较强,因此对定理的运用也带来的障碍。
我选择的内容是“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应用的一个方面,这是根据对最近几年中考、各区县模拟考的压轴题的研究,发现全等三角形*当中,我们可以找到“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相等的角”这样的条件原型,所以在这节课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型,选择了相关内容,试图从一个侧面突破这章教学的难点。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引导学生使用化归思想。要让学生善于学习,促进他们通法的掌握是重要途径之一。化归思想与转化思想不同,主要是化归思想必须有一归结的目标,也就是老经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下列两个做法:一是建立“一线三等角”的数学模型,让学生在实验*作中探寻出折纸问题中的数学问题本质特征。并把它上升为一种理论,指导其他问题的解决。二是采用探究条件的转化,使问题表象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去伪存真,还原出数学问题的本质。
第2篇: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学反思
昨天对三角形全等进行复习,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灵活运用“sss”、“sas”、“asa”、“aas”和“hl”来判定三角形全等;体会文字命题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的过程,掌握文字命题的*。
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学生很容易掌握,但是,与单纯的知识内容相比,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知识内容解决问题。因此,本课的复习就是重在*题的分析方法上。
这一课的教学案设计是这样的,预习导学部分安排复习了定义、*质、判定方法;安排复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思路;安排复习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经常见到的隐含条件;三个对应相等的条件不能使三角形全等的情况及其反例。前置学习第二部分的三个选择题,有效地复习了“对应相等”、“两边夹角”、“边边角”和“角角角”不能的注意点。又安排了两次全等的*题,并由命题的*归纳文字命题:“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为学习文字命题的*作好了准备,也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前置学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上台叙述例题1的*思路,并由两条题目的分析思路的探究体会怎样分析和总结*题时常有的合理联想,如“由垂直想互余,互余多了自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由角平分线想折叠”等等。接着学习例2和练习学习文字命题的*步骤:根据题意画图形,结合图形写“已知”和“求*”,认真分析得“*”。
这一课复习安排的内容比较多,学生思维训练很充分,*和分析方法体会得不少,学生动手写*的全过程偏少,文字命题的训练占全课的比重较小。
收获:
利用学生主动的探究,学生对三角形判定和*质掌握比较好,而且由于学生对每一个判定和*质都进行了数学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书写练习,因此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在习题课上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写出比较完整的*过程。
不足:
1、学生识别图形的能力差、如:“asa”与“aas”“hl”判别不清。
2、几何*题一直是学生的一个弱点。学生存在会分析,但是书写不规范的情况。
3、构造三角形全等的能力不足。如:适当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
4、从复杂图形中抽出基本图形的能力不足,导致问题解决不了等。这些在今后的学习中是一个需要改变和提高部分
第3篇: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教学反思
一、课前的准备与预设
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的内容,加深对等腰三角形*质的理解,达到学生系统获取知识的目的。
2、能力目标: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善于观察图形,积极进行直觉猜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发现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难点:从复杂多变的图形中探究满足定理的条件。
教学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启发──讨论”
教学思路:首先,课前,教师给出复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p--p(三课时);其次,围绕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要求每位同学撰写一篇小论文;第三,上课时,先由学生结合论文总结知识要点,然后从p例2展开,通过“连接bc、ef”两次辅助线,让学生寻找全等三角形(为说明方便,把bf、ce交点记为o)。再用“sas”*△beo≌△cfo受挫后,用剪纸的方法发现它们的确重合,为教学“asa”埋下伏笔。
例2、已知,如图,ab=ac,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
求*:△abf≌△ace
二、课中的生成与处理
在上这节课时,并没有按笔者的设计方向发展。自然,设计中的“连接bc”,经讨论,分别有两学生论*了△abf≌△ace和△bce≌△cbf。接着,我对条件中的“ae=af”加上着重号,让学生仿照上面做法,对图形稍作变化(意在提醒“连接ef”)编一道几何题。话音刚落,一生举手发言:“我把△aec绕点a旋转一定角度,此题就变成了p的例4”。另一生紧接着说:“作*线ao交bc边于d点,则ad是∠bac的角平分线,图中有更多的全等三角形。”这时我心中不禁为之一震,我为课前的粗浅设计和公开课上出这样的意外情况而震惊!更为学生的发散思维而折服!
怎么就没有学生站起来说连接ef呢?该如何是好?是用“这两种编法留到课后大家讨论”搪塞过去,按原计划讲完这节课?还是按学生思路探索结论?如果这样探索下去,这节课内容是完成不了的;如果阻止学生探索,岂不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当前教学改革中面对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解题的发展、探索过程,还是重固有知识的运用;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增加学生知识的素质教育问题。换言之,执教者是采取按照事先预设好的思路,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向窄小的通道,这种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还是采取让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探究的这种“设疑---探究---解答”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也是运用传统教学观,还是现代教学观指导课堂教学的问题。
于是我果断地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肯定和表扬这两个学生的编法,继续探究问题的解决思路。问:“ad为什么是∠bac的角平分线呢?”问题一放开,学生的思路也开阔了。一学生马上回答:“因为△bce≌△cbf,所以∠ocb=∠obc,所以ob=oc”(原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他也自学了!)再利用“sas”*△abo≌△aco”,所以∠bao=∠cao。受其启发,另一学生说也可以用“sss”*△abo≌△aco。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更高涨了。又有一学生说用“sas”*△aeo≌△afo也可以达到目的。此时,有一学生可能太激动,说:“老师,我要编一题:请问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这节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三、课后的收获与体会
(一)学生的收获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把判定定理1内容与等腰三角形*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能迁移到三角形全等的其他判定定理中,获取了较大容量的知识,培养了思维的广阔*、变通*、灵活*等思维品质,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孕育了获取知识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重要意义比做几题练习题要大得多。
(二)教师的体会
通过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方法的培养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而课堂教学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
展的过程,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并能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学”,变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与“创”,把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精神放在首位。为此,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变教案为学案。教案既要有教师的教学过程的教学活动、教法,又要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学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质疑问难、实践*作的时间和空间。
2、创设学生氛围,变革教学模式。
(1)应有学生与老师一起平等地探讨教材的机会,不定向学生的思维,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2)实行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大胆地动脑、动口、动手,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3)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行开放式教学。
3、引进激励机制,激发求知动力。
(1)要阶段*地进行效果反馈,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要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让各层次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
(3)开展各类学习竞赛活动,调动创新学习的兴趣。
四、后期的反思与提升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作为教师要勇于直面学生的非预设生成,积极地对待,冷静地处理,把学生的这些非预设生成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
第一,教师要重视课前的备课。不能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课程改革以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孰不知,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所以,课程改革以后不是不要备课,而是给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备课中既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要考虑不同的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思考,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的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念决定行为,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要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舍得放弃自己的权威。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会说了,也就得到发展了,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教师还要沉得住气,舍得让学生说,要让学生把话说完,在学生尚未阐述清楚观点时,切莫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要倾听学生发言的背后,他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即使学生说错了,也要分析一下为什么错了,为错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
第三,教师要追求精心的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合理利用。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它的生成*来自于教师对教育的科学和艺术的把握,来自于课堂的开放*。课堂教学中讲究师生平等,学习问题需要师生平等地研究。知识是不能置顶的,它应该是无限生成,发展的。似天一样高,如海一般阔,学生不应该是笼中鸟,网中鱼,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他们就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肯定自己,而我们必须做到的只是信任,引导和参与。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造*地运用教材,创造*地设计学习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活动的预设生成中,让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与个*发展等方面持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 本文地址:http://www.xfanwen.cn/art/5ece5e8119844.html
《八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教学反思.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PREV ARTICLE 爱唠叨的妈妈写人作文500字 NEXT ARTICLE 晏子使楚译文及注释相关推荐 青藏铁路旅游:青藏铁路站点上的趣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处理对策及护理关于公司四周年庆祝福语风景的作文500字热门说说精选人生意义是什么以我喜欢的波斯猫为题的作文感受生活作文求职面试:如何自我介绍他900字作文晏子使楚译文及注释物理基础知识内能的利用巨野造句中层次造句爱唠叨的妈妈写人作文500字螃蟹谜底谜语
本周推荐精选文章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中的会计主体是狭义的会计主体是吗辽宁省省情青藏铁路旅游:青藏铁路站点上的趣闻我的班主任老师七年级作文人生意义是什么窗隙里的春天初中作文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初夏的雨水作文650字落叶归根的作文高二化学教学计划范例
其他网友正在关注 关于从媒体中汲取正能量作文500字游西湖六年级作文400字桂花小村的作文电视剧陶之恋的经典台词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分享打工生涯心情随笔小学作文教师评语集锦关于高中语文学习计划内容到底谁最美三年级作文我在遗忘中得到快乐800字作文 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写范文
鄂ICP备2020019365号-1
© 2021
第1篇:八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习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后的一节习题课,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训练,有着重要的地位,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又是相似三角形这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所在,“难”的不是定理的本身,而是要跟以前学过的“角的等量关系”*联系紧密,综合*比较强,因此对定理的运用也带来的障碍。
我选择的内容是“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应用的一个方面,这是根据对最近几年中考、各区县模拟考的压轴题的研究,发现全等三角形*当中,我们可以找到“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相等的角”这样的条件原型,所以在这节课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型,选择了相关内容,试图从一个侧面突破这章教学的难点。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引导学生使用化归思想。要让学生善于学习,促进他们通法的掌握是重要途径之一。化归思想与转化思想不同,主要是化归思想必须有一归结的目标,也就是老经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下列两个做法:一是建立“一线三等角”的数学模型,让学生在实验*作中探寻出折纸问题中的数学问题本质特征。并把它上升为一种理论,指导其他问题的解决。二是采用探究条件的转化,使问题表象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去伪存真,还原出数学问题的本质。
第2篇: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学反思
昨天对三角形全等进行复习,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灵活运用“sss”、“sas”、“asa”、“aas”和“hl”来判定三角形全等;体会文字命题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的过程,掌握文字命题的*。
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学生很容易掌握,但是,与单纯的知识内容相比,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知识内容解决问题。因此,本课的复习就是重在*题的分析方法上。
这一课的教学案设计是这样的,预习导学部分安排复习了定义、*质、判定方法;安排复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思路;安排复习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经常见到的隐含条件;三个对应相等的条件不能使三角形全等的情况及其反例。前置学习第二部分的三个选择题,有效地复习了“对应相等”、“两边夹角”、“边边角”和“角角角”不能的注意点。又安排了两次全等的*题,并由命题的*归纳文字命题:“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为学习文字命题的*作好了准备,也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前置学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上台叙述例题1的*思路,并由两条题目的分析思路的探究体会怎样分析和总结*题时常有的合理联想,如“由垂直想互余,互余多了自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由角平分线想折叠”等等。接着学习例2和练习学习文字命题的*步骤:根据题意画图形,结合图形写“已知”和“求*”,认真分析得“*”。
这一课复习安排的内容比较多,学生思维训练很充分,*和分析方法体会得不少,学生动手写*的全过程偏少,文字命题的训练占全课的比重较小。
收获:
利用学生主动的探究,学生对三角形判定和*质掌握比较好,而且由于学生对每一个判定和*质都进行了数学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书写练习,因此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在习题课上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写出比较完整的*过程。
不足:
1、学生识别图形的能力差、如:“asa”与“aas”“hl”判别不清。
2、几何*题一直是学生的一个弱点。学生存在会分析,但是书写不规范的情况。
3、构造三角形全等的能力不足。如:适当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
4、从复杂图形中抽出基本图形的能力不足,导致问题解决不了等。这些在今后的学习中是一个需要改变和提高部分
第3篇: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教学反思
一、课前的准备与预设
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的内容,加深对等腰三角形*质的理解,达到学生系统获取知识的目的。
2、能力目标: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善于观察图形,积极进行直觉猜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发现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难点:从复杂多变的图形中探究满足定理的条件。
教学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启发──讨论”
教学思路:首先,课前,教师给出复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p--p(三课时);其次,围绕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要求每位同学撰写一篇小论文;第三,上课时,先由学生结合论文总结知识要点,然后从p例2展开,通过“连接bc、ef”两次辅助线,让学生寻找全等三角形(为说明方便,把bf、ce交点记为o)。再用“sas”*△beo≌△cfo受挫后,用剪纸的方法发现它们的确重合,为教学“asa”埋下伏笔。
例2、已知,如图,ab=ac,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
求*:△abf≌△ace
二、课中的生成与处理
在上这节课时,并没有按笔者的设计方向发展。自然,设计中的“连接bc”,经讨论,分别有两学生论*了△abf≌△ace和△bce≌△cbf。接着,我对条件中的“ae=af”加上着重号,让学生仿照上面做法,对图形稍作变化(意在提醒“连接ef”)编一道几何题。话音刚落,一生举手发言:“我把△aec绕点a旋转一定角度,此题就变成了p的例4”。另一生紧接着说:“作*线ao交bc边于d点,则ad是∠bac的角平分线,图中有更多的全等三角形。”这时我心中不禁为之一震,我为课前的粗浅设计和公开课上出这样的意外情况而震惊!更为学生的发散思维而折服!
怎么就没有学生站起来说连接ef呢?该如何是好?是用“这两种编法留到课后大家讨论”搪塞过去,按原计划讲完这节课?还是按学生思路探索结论?如果这样探索下去,这节课内容是完成不了的;如果阻止学生探索,岂不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当前教学改革中面对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解题的发展、探索过程,还是重固有知识的运用;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增加学生知识的素质教育问题。换言之,执教者是采取按照事先预设好的思路,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向窄小的通道,这种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还是采取让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探究的这种“设疑---探究---解答”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也是运用传统教学观,还是现代教学观指导课堂教学的问题。
于是我果断地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肯定和表扬这两个学生的编法,继续探究问题的解决思路。问:“ad为什么是∠bac的角平分线呢?”问题一放开,学生的思路也开阔了。一学生马上回答:“因为△bce≌△cbf,所以∠ocb=∠obc,所以ob=oc”(原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他也自学了!)再利用“sas”*△abo≌△aco”,所以∠bao=∠cao。受其启发,另一学生说也可以用“sss”*△abo≌△aco。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更高涨了。又有一学生说用“sas”*△aeo≌△afo也可以达到目的。此时,有一学生可能太激动,说:“老师,我要编一题:请问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这节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三、课后的收获与体会
(一)学生的收获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把判定定理1内容与等腰三角形*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能迁移到三角形全等的其他判定定理中,获取了较大容量的知识,培养了思维的广阔*、变通*、灵活*等思维品质,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孕育了获取知识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重要意义比做几题练习题要大得多。
(二)教师的体会
通过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方法的培养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而课堂教学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
展的过程,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并能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学”,变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与“创”,把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精神放在首位。为此,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变教案为学案。教案既要有教师的教学过程的教学活动、教法,又要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学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质疑问难、实践*作的时间和空间。
2、创设学生氛围,变革教学模式。
(1)应有学生与老师一起平等地探讨教材的机会,不定向学生的思维,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2)实行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大胆地动脑、动口、动手,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3)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行开放式教学。
3、引进激励机制,激发求知动力。
(1)要阶段*地进行效果反馈,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要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让各层次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
(3)开展各类学习竞赛活动,调动创新学习的兴趣。
四、后期的反思与提升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作为教师要勇于直面学生的非预设生成,积极地对待,冷静地处理,把学生的这些非预设生成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
第一,教师要重视课前的备课。不能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课程改革以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孰不知,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所以,课程改革以后不是不要备课,而是给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备课中既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要考虑不同的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思考,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的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念决定行为,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要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舍得放弃自己的权威。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会说了,也就得到发展了,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教师还要沉得住气,舍得让学生说,要让学生把话说完,在学生尚未阐述清楚观点时,切莫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要倾听学生发言的背后,他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即使学生说错了,也要分析一下为什么错了,为错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
第三,教师要追求精心的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合理利用。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它的生成*来自于教师对教育的科学和艺术的把握,来自于课堂的开放*。课堂教学中讲究师生平等,学习问题需要师生平等地研究。知识是不能置顶的,它应该是无限生成,发展的。似天一样高,如海一般阔,学生不应该是笼中鸟,网中鱼,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他们就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肯定自己,而我们必须做到的只是信任,引导和参与。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造*地运用教材,创造*地设计学习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活动的预设生成中,让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与个*发展等方面持续地、动态地生成于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