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原始人类在几十万年的漫长岁月里,生活状况与其他地区大致相同。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行采集、狩猎、穴居野处,茹毛饮血,创造了最原始的文化形态。新石器时代的10000多年间,逐渐从打磨石器、原始陶器制作、原始的农业和牲畜饲养,过度到储备粮食、饮煮熟食,过着定居的原始农耕生活。洪江高庙遗址和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大型祭祀场所及其出土陶器的凤鸟纹、兽面纹图案,反映了原始宗教文化的特点,玉礼器反映了社会特殊身份阶层和政治实体的存在。
远古时代,湖湘地区逐渐形成越、濮等部族,他们创造了本地域的原始民族文化。大约从距今5000年开始,炎帝、蚩尤、舜、禹等部族陆续来到湖南,他们来了中原地区文化。炎帝神农氏开创我国农耕文明的代表。舜帝被称为中国伦理道德文明的创始者。从考古资料看,这一时期湖南境内的面貌出现比较大的变化,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步增强,土著文化因素较过去减弱。
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学者们一般认为,文明时代应该具备四个条件;意识出现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的城市;二是发明了文字并用文字做文献记载;三是学会冶炼金属;四是有了宗教和礼仪。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文明时代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出现的,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
史书上说,蚩尤已经使用金属武器打仗。这是否属实,有待考证。又说皇帝时仓颉造字。但从目前了解的历史来说,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出现与商代。这一时期的湖南是否有文字和金属冶炼,没有发现,但已经有了城池和宗教礼仪。因此,我们可以说,至少已经有了大量的文明因素。
通过南北民族的结合与文化交融,逐渐形成了有湖南特色的原始文化,湖湘文化精神特质的一些基本因子已经孕育,为湖南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