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析《柳叶儿》中的苦与乐

图片发自简书App

《柳叶儿》如何建立对“苦”的认识,如何建立苦与乐的关系。

苦和乐,这两个词,一个是通过回忆就能获得,或者说在当时就能感知到。一个是通过回忆获得感知,然后还要经过对感知的反思与综合而概括出来的。高兴,美,痛快,舒坦……这些不必反思就能获得。疼,饿,伤口,冷……凡此种种,是经过回忆概括出的“苦”。

所以,苦和乐,这两种心理感受,前者层次高一些。因为它是需要反思后的提炼才获得的。所以,乐,是当时的乐,这没问题。但是,绝不能说当时的我感觉到“苦”。

然后,用“苦”导入。叫学生说他们经历中各种各样的酸疼麻晕恶心受伤肚子疼脑袋疼,,,反正是不同的不舒坦的身体感受。只要引导的好,学生对自己的具体的“苦”会介绍的津津有味。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区分人的知觉、记忆、感知这三个意识的层次。

比方说,问☞你当时被开水,怎么个疼法?

关于被开水烫了的疼,学生会用形容、比喻、类比、象征等等等等。为什么?因为人的知觉的感受是无法传递给别人的,必须用上述描述性的方法去传递。接下去,教师问:现在你还真实滴感觉到开水烫的疼吗?

我想,学生绝对言之凿凿滴说:绝对能感觉到。因为他要确保刚才的叙述以真实性。

那么,你就反问:你这么真实滴感觉到,但是,你怎么不龇牙咧嘴地疼呢?进而引出☞那些我们总结出的“痛苦”是在我们的记忆中回忆中,绝非在我们的感觉中持存着。

然后,教学生回忆刚才他们的诉说自己各种“苦”的气氛,☞为什么这么热烈?你的诉说兴奋点是因为你当时的疼吗?还是因为你在讲述那种疼的经历?

进而,推出☞疼,谁也不会渴望再经历一次,所以,我们是在说自己的经历而已。

然而,为什么我们在说自己的“苦”的经历时,是那么兴奋?因为是你在成长中得以切实感受生活,感知自己生存过的那个状态值得自己回忆和诉说。

然后,反观作者的心理路程。与此无异。他不是谈自己当时如何饿,是在反思中,在回忆中诉说自己的人生经历,并以此作为生命得以经历过苦难实现了自身生存意义的某种自豪。

接着做个小结:因饿,反思到苦,由苦反思到生命生存的艰辛的经历,因这种经历的充实自感到一种自豪,正因为这种要展示自豪的欲望的冲动,那么,必定要通过乐的方式去叙述苦难。再给个思考流程:饿☞反思☞苦☞生命的充实☞某种自豪感☞苦乐关系。至于怎么讲乐,不必分析。文里有。关键是把苦为什么还有意义开掘出来。

对一个人来说,过往了的苦难,都可以作为回忆与自己生命的厚实的自豪向他人诉说。我等皆如此。尤其老年人说以前受得罪,其实,他们在说的时候,不是感受一遍痛苦,而是诉说一遍自身的厚实的生命意义。文中苦乐关系,用某种自豪感统一起来。

两个延伸的例子:

1,战士的枪伤,事后他是乐于向人们展示的。因为,那些创痕,就是他生命的意义。

2,所以,虎痴许褚,战后数着伤口喝酒,大醉。

总结:凡是皮骨肉的感觉,必定要经过回忆后的反思,才能上升到精神层次得以留存。

《柳叶儿》的“苦”,需要进行揭示它的意义,然后建立对苦与乐的关系和认识。

题外话:创造者在自我神化里从未走到像市民社会所允许的那样远……观赏者寻求灵感、神秘物和深邃意义的地方,创造者所看到的乃是制作的能力的可能性和“技巧”的问题。而语文学科领域的现象,却相反。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中国由于特殊的文化,习俗上对情人的称谓具有贬义性,到目前依然有很多人认为,情人就是第三者!这是非常错误的,其...
    风中红竹Dancer阅读 3,440评论 12 12
  • 以前我总是绞尽脑汁的去想如何挣钱,如何买得起那些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何能够实现财务自由。直到最金一段时间我才...
    日月同辉88阅读 1,592评论 0 0
  • 兼顾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财务与人员不变的情况下,平衡时间、功能和质量。 考虑微服务,在人员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选择...
    何仁阅读 2,976评论 0 1
  • 苏祖祥老师的《语文不是语文书》文质兼美,既是教育类专业书籍,要是优美的散文随笔。他对语文教材宏观微观的分析,他独特...
    曈曈曈妈阅读 5,002评论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