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盏的外销既通过陆路,同时也依靠水路。
在宋元时期,福建的泉州、福州等港口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其中泉州港为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云集世界各地的商人,号称“东方的威尼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北宋时期,福州已开辟通往日本、朝鲜及东南亚的航线;此外,浙江的宁波港也是建盏外销的重要港口之一。
据叶文程、林忠干先生研究,建盏外销到日本有三条航线:
1, 福州—琉璃群岛—日本;
2, 泉州—澎湖列岛—日本;
3, 宁波—日本或泉州、福州—宁波—日本。
在宋代,明洲(今温州)也一直是中日交通门户,中国到日本的商船,多由此地放洋,回国时亦停泊于此。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2007年5月,该处及附近南浦溪西岸农地采集和出土了数十件名贵的鹧鸪斑纹碗残件。
根据遗址所处的位置推测,这里是存放待运产品的仓库和货场,而河边则是码头。
1935年6月美国学者普拉玛考察建窑时,曾通过这条水道运走了大量建盏。因此,可以肯定,宋代建盏的很大一部分应是通过这条黄金水道运抵福州港或泉州港销往海外。
普拉玛教授到水吉镇大路、后井、池墩等三个小村调查,找到了大片的窑址堆积,获得了大量的实物标本。他在《建窑研究》一书中回忆当年的情形时写道:“水吉的内地村庄出产的茶碗就是这样用小船装载后向前航行进入世界市场。”
在离开中国后,将他的建窑之行写成专文,并发表在1935年10月26日《伦敦最新插图新闻》上,轰动一时,建窑逐步被世界各国所了解。
在日本,由于茶道对日本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日本僧人在引进中国《唐氏茶会》的同时,还引进了中国当时最名贵的茶具——建盏。
所以,日本明间后来就流传有“宇内闻声髓建窑”的诗句,由此可见到元朝及以后,建窑的兔毫盏在日本仍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小小的建盏随着浩浩荡荡的商船,从一个偏远的闽北的小乡村走向了广阔的世界,不仅丰富了当地国名的日常生活,而且对输入国的社会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恐怕是建窑的窑工们所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