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梁艳分享1174天。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2020.05.26
昨晚是刘友龙老师特别奖励中原焦点团队中级班成员(参加约练挑战成功)的福利,一是答疑解惑,主要针对约练环节老师遇到的、发现的、思考的问题进行现场答疑。真是一人问,众人获益,一人视角,大众扩展;二是咨询展示,现场完整示范一场咨询的全貌,让学员们观摩学习、见证、亲堵大师级咨询师如何开场、如何发挥“水引子”、如何调动来访者参与其中、如何通过倾听捕捉关键字词,如何问有用的问题、如何通过提问引发来访者更深层次的思考……三是再次强调专业的“纯粹”和对人的“敬畏”。经济社会,商业思维,人心向钱,营销遍地开花,所以心理咨询行业的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也是参差不齐,良莠混杂。刘老师本人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专业的纯粹,以及对人的敬畏,我想这也是许许多多人跟随他的重要因素之一。四是咨询思考。1.越是“大家”越谦卑,态度越温和。看似无为,却能带给来访者深度思考和洞察。即使是大师级的老师、专家,依然保持谦卑之姿,既不“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低估来访者能力”,这让我再次思考“期待和效果”,是作为咨询师如我对咨询效果更抱有期待还是来访者呢?答案是咨询师,为什么?因为作为“初出师”的咨询师更渴望他人(来访者、同行、老师、当事人)的肯定而获得自我肯定,这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力的支持,然,过度地追求“效果”可能会“本末倒置”,忽视或较少关注眼前这个“人”——来访者的当下状态、情绪、感受,而急于用一些立竿见影技术直奔“目标”(需要),这或许在咨询室感觉良好,但走出咨询室,发现“失忆”了,心里面空唠唠的。这也就是感觉聊的很开,却没有执行力和行动力。2.关注眼下这个人,尊重、接纳、理解、实事求是的肯定、中立、好奇,外加认真用心地倾听,适时的回应——点头、嗯、微笑,简短的“所以……”承上启下,给来访者更多的时间、空间思考、回想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全程没有多余的“废话、虚话、套话”,句句问话都在启发来访者老师思考。印象深刻的是感受到刘老师“尊重”做的非常到位,由于是一百六十多人的场,所以一开场就对来访者说“想聊的就聊,能聊的就聊,可以聊的就聊,不能聊的即使问到也可以不聊(大概意思是这样)”,充分尊重来访者,而不是以老师、专家、权威之姿来要求来访者必须怎样怎样。这晤谈中间,当问及重要他人时,来访者回答让刘老师没有在此停留,这里充分尊重来访者的“隐私”,佩服。细节传递温暖。
刚刚看了刘老师的分享《那些让我们卡主的地方》,突然好奇,当刘老师听到观摩昨晚咨询的老师们的反馈,刘老师自己怎么看这场咨询?会打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