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华杉详解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话一般人都不爱听,或胡乱点头:“嗯嗯!”却不往心里去体会。因为人人都想要利呀!你说要利就是小人,要义才是君子,那我就只能是小人了。这义利之辩,若是被理解成君子就不要利,只要义,那便成立伪君子。
“喻”,是知晓、明白。喻于义,就是要把义不义弄明白;喻于利,就是把有没有利弄明白。君子喻于义,君子做事,必辨其是非,合于义就做,不合于义就不做。有义有利,则取。不义之财,不取。
小人喻于利,小人做事,只计较利,对自己有利就做,别说对别人义不义,对自己的后果都顾不上,所谓小人肆无忌惮也,见小利而亡命也!
君子喻于义,就不会为利所迷惑,也不会迷失方向,专注坚持自己的使命。
小人喻于利,就像猴子掰苞米,今天干这,明天干那,每天都在找机会。
因为孔子、孟子都把义和利放在一起说,给人感觉形成了一个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人们就不好接受。回顾历史,多少大恶人,也荣华富贵,还得以善终,人们心里,就难免觉得还是利更重要。
义和利没有必然联系。利,是你自己本事和机缘,义,是价值观的选择和做事的态度、原则。
君子喻于义而不喻于利的价值观在哪里呢?或者说,义的“利”在哪里呢?
在于心安。
喻于利,不等于你就能得利,反而是患得患失,诚惶诚恐,心不安,各种纠结,各种焦虑,各种废动作、乱动作,最后一无所获,悔之不及。
喻于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专注坚持自己的使命,能抓住机会,能拒绝诱惑,生知安行,不疾而速,静候佳音。
有人又要问了,静候佳音,这样行吗?如果坚持了一辈子,也没佳音,没有成功呢?
那就接受结果。
人们总是对结果不接受,总是想改变结果。但为改变结果做出的各种折腾,往往并不能改变结果,而是越陷越深,越挣扎离目标越远。
君子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只是安心做自己的事罢了。
安心做事,接受结果,这是君子喻于义,对自己心理健康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