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圣教序》!——临池心得

临习圣教序月余,感觉这本字帖对初学者来说,不是很合适。

首先,它是碑帖。碑帖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是作者先用写在纸上或碑上,然后由刀工进行勾线描摹,再然后用刀刻完成。这且不说在勾描过程中的失误,单是石头和纸张的质地就决定了一些纸上的笔画无法在石头上完成。比如一些圆弧线,无法完成到纸质上的那么流畅与有姿态。

再者,更何况,《圣教序》也不是王羲之本人写得,而是怀仁从王羲之的所有书法作品里集字而得,这就又经过了一道手的传达,失真的地方更是可想而知。

几个月前我曾研习《智永千字文》,这是墨迹本,笔画的来龙去脉交代的很清楚。我个人觉得对于初学者,这本字帖要优于《圣教序》。智永是王羲之第七世孙,生前一直收藏着王羲之墨迹《兰亭序》,是二王笔法承袭者。

下面,我选了几个字用以对比说明:

这是《圣教序》拓本

这是智永《千字文》墨迹本

墨迹本更能清楚看到行笔中的使转。虽然,智永在字的姿态上还是差了些味道。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再看这两个字的对比。智永的“而”,第二笔撇,交代的很清楚,出锋的方向看的真切。虽然没有飞度,但是可以从第三笔的入笔,可以很容易想到毛笔在空中的路线。初学者,难道这不是很应该扎扎实实要学的吗?

而圣教序中的这个而字,第二笔,由于是刀刻,线条不免有些迟滞,反复的地方很明显。没有功底的初学者,照猫画虎,把这一笔“画”下来,已与“笔法”相去甚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