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思人生,学识涵未来,欢迎来到思涵讲书直播间,我们在这里一起共读书籍,一起成长。
昨天我们讲到了信仰,你有还是没有?什么样的信仰是最正常,最好的呢?那么,我们昨天也分析了,是你人生规划里面的那些愿望,你要坚决地想实现它,那是你最正常的信仰,也是会让你最快乐,最幸福的,对不对?
那今天呢,作者给大家讲了几个案例。第一个案例:凯茜是最胆小的一位患者。作者清晰地记得初次见到她时的情形。当时作者走进房间,她正蹲坐在角落里,嘴里自言自语。看到作者出现在门口,她立刻瞪大眼睛,目光充满恐惧。她尖声哭叫,缩成一团,背部紧贴着墙壁,似乎是想缩进墙壁里。
作者对她说:“凯茜,我是心理医生,我是不会伤害你的。你不用害怕。”大家想一想,这样的人,是什么问题呢?随后作者搬了一把椅子,坐在离她稍远的地方,静静地等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只是缩在墙角处。渐渐地,她的神态放松了些,随即放声大哭。哭了一会儿,她停了下来,又自言自语地祷告起来。
作者问她是怎么了,她好像在说:“我就快要死了。”她没有中断祷告,也不想同作者说话,而且念念有词。大约每隔5分钟,她会因疲倦而停顿一下,咳嗽几声后又继续祷告。不管问她什么问题,她都会在祷告的间隙偶尔回答说:“我就快要死了。”好像她可以既不休息,也不睡觉,只要不断祷告,就可以阻止死亡的来临。
刚刚我看到一个新闻,一个高三的学霸,在快要高考了,反而失去了生命。大家都想想,这些人都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继续看看这个例子。
凯茜的丈夫叫霍华德,是个年轻的警官,他向作者讲述了凯茜的基本情况。凯茜22岁,他们结婚两年,婚姻正常,凯茜也没有任何心理异常症状。那天早晨,凯茜一切正常,还开车送丈夫去上班。两个小时后,霍华德的姐姐给他打来电话,说她去看凯茜时,发现她变成了现在的模样。突然间就变成这样了,两个小时之后就变成这样了。
于是,他们把凯茜送到医院。霍华德告诉作者,凯茜最近几天,没有任何怪异的言行,不过在过去的四个月里,她很怕到公共场所去,霍华德甚至不得不替她去超市购物,让她独自坐在车里等候。凯茜也害怕孤单一人。结婚以来,凯茜一直有做祷告的习惯。她的家人是虔诚的教徒,她的母亲每周至少两次去做弥撒。
奇怪的是,凯茜自从结婚以后,就再也没有去做过弥撒,霍华德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过他注意到,凯茜经常独自祷告。“那么,凯茜的健康怎么样呢?”“非常好,她从没有住过院。”“她婚后采取过避孕措施吗?”“她经常吃避孕丸。”值得注意的是,大约一个月以前,凯茜曾告诉霍华德,她不准备再吃避孕丸了。她从报纸上了解到,避孕药品可能对健康有害,霍华德听后也不以为然。
作者给凯茜开了大剂量的镇静药,让她按时入睡。随后两天,她的病情没有多少起色,每天仍在祷告,念叨着说她很快就会死掉,此外什么也不肯说。显而易见,她有着某种强烈的恐惧感。到了第四天,作者给她进行了静脉注射,说:“凯茜,作者给你打的这一针会使你很想睡觉。你不会真的睡过去,你也不会死掉。药效发作以后,你就会停止祷告。你会觉得很放松,愿意同作者说话。现在我要求你告诉我,来医院的那天早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没发生什么事。”凯茜说。“你送丈夫去上班了,对吗?”“是。然后我就开车回家了。后来,我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把丈夫送到单位,然后直接开车回家的吗?”凯茜不再同作者说话,又开始祷告起来。“别念了凯茜。”作者对她说,“你现在绝对是安全的,你可以放松下来。那天早晨,你在开车回家途中,发生了一件事,告诉我是什么事?”
我走了另外一条路回家。”“什么路?”“我从比尔家门前经过,我走了那一条路。”“谁是比尔?”凯茜又开始祷告。“比尔是你的男朋友吗?”“是,不过是在结婚以前。”“你还常想着比尔,对不对?”凯茜突然哭了起来,说,“是的,我就快要死了!”“你那天见到比尔了吗?”“没有。”“不过你很想见到他。” “我快要死了。”“你认为自己想去见比尔,上帝就会惩罚你,对吗?”“是的。”凯茜又开始祷告。
作者让她祷告了10分钟,而自己则在一旁,紧张地整理着思绪。作者对她说:“凯茜,你认为自己快死了,是你自以为了解上帝的想法。你对上帝的了解都是来自别人的看法,但那大都是错误的。我也不是十分了解上帝,但我想,我知道的比你多,也比那些自以为了解上帝的人多。我每天都能接触到许多和你有同样想法的男人女人,他们都产生过背叛伴侣、与人私通的念头,有的还真的做了那种事。可他们都没有受到惩罚。
我知道这一点,是因为他们都来找我看过病,后来也都变得乐观而开朗,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我想,你也同样会快乐起来。你一定会意识到,你根本就不是坏人。你会了解真相,知道上帝的想法。现在,你好好睡一觉,明天醒来时,你就不用害怕马上死去了。明天见到我,你就能和我自如地交谈了。我们可以谈谈上帝,也谈谈你自己。”
第二日早晨,凯茜的情况有所好转,不过恐惧感并没有消除,她还是担心自己随时可能死去。她一点点地向作者吐露心事。大家都想想,你有没有这种,你可能没有像她那样觉得自己要死去了,但是不是也是有这种问题?我们应该有很多人有。
她高中三年级时,和霍华德有了性关系。霍华德要同她结婚,她马上答应下来。两周后,她去参加朋友的婚礼,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不想结婚。极度的痛苦和懊丧使她当场昏倒在地。后来她更加怀疑,自己也许不该草率结婚。她无法确认自己是否真的爱霍华德,不过,她毕竟同霍华德发生了关系,她以为只有婚姻才能使这种关系合法化,不然她的罪孽就会更大。
在确认自己真的爱霍华德之前,她不想生育子女,并开始服用避孕丸。这样做,显然是天主教禁止的另一种“罪孽”行为。她不敢带着罪孽去面对耶稣,所以婚后甚至都不去做弥撒了。她喜欢同霍华德享受床榻之欢,可是差不多从结婚当天起,霍华德对此就很冷淡了。
他仍然关心凯茜,给她买各种礼物,而且似乎很疼爱她,甚至不让她外出工作。然而,只有凯茜一再恳求,他才答应同她做爱。凯茜的生活很单调,大约两周一次的性生活,成了她唯一的调剂。凯茜也从未想过离婚——那又将是一种难以饶恕的罪孽。
凯茜孤独难耐,于是就有了与人私通的幻想,她希望借助祷告,驱除头脑的杂念。她每个小时都会抽出5分钟用于祷告,这遭到霍华德的嘲笑,于是凯茜决定趁白天丈夫上班时独自在家里祷告。为弥补夜晚漏掉的祷告,她必须增加白天祷告的频率,每隔半小时就祷告一次,祷告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但这并没有消除她的性幻想,反而使之变得更加强烈。她甚至到了每次外出就会死死盯着别的男人发呆的程度。所以大家看一下这个心理变化的过程,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找我来咨询的,也有一些这样的人,不光是女士,男士也有。所以实际上呢,她是由于另一半对她的冷淡造成的。
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有一位跟我一起出国的天津大学的一位很优秀的男士,他就是非常痛苦。在国外,他能站着,该睡觉了,他能站着跟我聊上了,我不断地说“晚了,该睡觉了”。他说,我马上就走,马上就走,但是,一下十几个小时。他聊什么,聊的就是这些问题。
他老婆特有意思,结婚以后,就没看见过他老婆的身体,只要是睡觉,必须是黑灯,而且是很黑,窗帘关了,不许有亮光。所以当他呢,想去同房的时候,他老婆都像个木头,一动不动,所以他就觉得特别的没有意思。他说,我这找一个老婆,连身体都见不着。每次换衣服,他都得出去,非常痛苦。
这种往往是自己在这方面的需求比较淡,而对方呢,又是这么冷淡,也会使他不断地去想,他老婆到底爱的是谁。我们现在的家庭里面,很多的,这类的问题是不少的。是不是我们直播间里也有?我看这个就很像我们这位男士。这位男士每年都过节呀,都会给我发信息,但是呢,在三年前突然没有了,再打电话什么的,都没了。微信还在,但是呢,永远都没有回音了,我估计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
所以大家想想,这么痛苦的人,他未来往往都是很糟糕的。要把这样的问题解决掉,所以我们直播间里如果有类似的人,一定要解决掉它。一定要找我们心理咨询师,交流交流。所以她这个呢,我们回到书中。她已经发展到了每次外出就会死死盯着别的男人发呆的程度。
她开始害怕和她丈夫一起外出。即使有丈夫陪伴,她也不希望置身于有男人的场合。她曾想过到教堂去做弥撒,不过她知道,到了教堂,却不向牧师“忏悔”她的性幻想,仍然是一种犯罪。无奈之下,她增加了祷告的时间和频率,还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祷告方式:将祷告词的字句进行缩读,甚至以个别字词代替整篇祷告。
她整天念念有词,其实是在重复单个的音节或者词语。不久后,她就把这套方法演绎得更加熟练了,可以在5分钟内念完1000多遍祷告词。这种特殊的“祷告系统”,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她的性幻想。也就是想转移注意力,可是不久后,一切又恢复了老样子:她越来越渴望把性幻想付诸实施。
她想给过去的男友比尔打电话,还想每天下午到酒吧里约会男人。想到真的有可能做出那种事,她感到极度恐惧。她停止服用避孕丸,希望借着对怀孕的恐惧,阻止自己做出越轨的事。一天下午,她甚至开始自慰,这让她更加紧张,在她看来,这可能是“最大的罪恶”。她洗了大半天冷水浴,以便让自己冷静下来。她好不容易等到霍华德回家。但是第二天,一切却又依然如故。
那天早晨,凯茜终于难以自控。把霍华德送到警察局后,她直接把车开到比尔家门口。她坐在驾驶室,等着比尔出门,可一直不见动静。她下了车,身体倚靠在车前,还做出挑逗性的姿势。她默默祈祷:“求求你,让比尔看见我吧!让他看到我在这里等他吧!”还是没有人出门。“随便什么男人看见我都可以!不管是谁,只要愿意,我都会答应他的要求!我非要跟别人上床不可。
她就这么想着,开始自责“啊,上帝!我是个婊子,我是娼妇!上帝,你杀了我吧!作者就快要死了!”她跳上汽车,飞快地开回家。她找了剃须刀刀片,想割开自己的手腕,最终还是放弃了。“那么,这个整个过程就清晰了,是她觉得自己不是好人了,所以她觉得自己很害怕。说快点杀了我吧,她不停地祷告,提心吊胆地等待死亡的到来,后来就到了近乎精神失常的地步。
所以大家看,这里面有一个什么问题?也就是说,我昨天一直跟大家在讲,你真正的信仰,应该是你一生当中,你的人生规划里面,最终想要的愿望实现。这里面不涉及你信这个呀,信那个的,信的是你的努力。
你要去实现它,因为你要实现这些愿望是要充满了爱的。一定涉及你的家人,涉及你的父母,涉及你的孩子,涉及社会。所以这是最最正常的,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像这些呢,信这个信那个的,它就会造成一些束缚,所以当她觉得她违反了的时候,就会有罪恶的这种感觉。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
作者用了好几个月,才了解到上面的情况。也就是说,她终于说了出来。作者的工作主要是围绕她罪恶感的来源进行,她是罪恶感造成的这种后果。比如,她为什么认为自慰是一种罪恶?是谁这样告诉她的?其实这种事情很正常,为什么是罪恶呢?谁告诉她的,那人又凭什么说自慰是罪恶?与人私通的念头,为什么是一种罪恶?罪恶的要素究竟是什么……
了解她心中对这些问题的看法,颇费了作者一番精力。只有当她对自己的罪恶感开始质疑时,才开始透露性幻想和自慰带给她的诱惑。她甚至质疑整个教会的权威。跟教会对立当然不容易,她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来自作者的鼓励和支持。她渐渐相信,作者是为她着想,而非带她步入歧途。逐渐,他们形成的“治疗同盟”关系,是让治疗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
以上大部分工作,都是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一天,作者给凯茜注射了巴比妥类催眠药,并同她做了深入交谈,过了一个星期,她就出院回家了。又经过四个月的强化治疗,她才说出对自己罪恶感的想法:“我现在觉得,天主教会的那一套并不可靠。”凯茜产生这样的认识,说明对她的治疗进入了新阶段。
作者让她思考这样的问题:她以前为什么对天主教会那样虔诚,为什么一直缺乏独立的思考?凯茜说:“我的母亲很早就教我,对天主教会不能有任何怀疑。”接下来,他们开始探讨凯茜和父母的关系。她和父亲之间没有感情,在着渴望宗教的成分。这就是你越限制的东西,她就会越想去尝试。
作者刚开始没有对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出质疑。在长达两年的治疗中,他们也从未讨论过宗教问题,谈话主要涉及的是她和父母的关系。她的父母富于理性,而且能满足她的经济要求,但感情上却同她保持着距离。
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事业,却没有花时间陪伴女儿。马西娅成了心理上的孤儿,成了典型的“不幸的富家子女”,但她却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每当作者提醒她,她其实一直被父母所忽视,她的打扮就像个孤儿时,她就会生气地说自己只是跟随潮流而已,而作者无权批评她的装束。
大家看看,穷家会有什么问题,富家会有什么问题?是不是都有不同的问题?对马西娅的治疗是长期而缓慢的,不过在外表上,她却有了迅速而显著的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他们逐渐形成的亲密感,这种亲密感完全不同于她与父母的关系。因为她缺爱,所以作者给她爱,她就感觉不一样了。
治疗进入第二年时,有一天早晨,马西娅背着崭新的皮包,出现在我的治疗室里。她的皮包只有原先的帆布袋子的一半大,色彩艳丽而醒目。正是从那一天开始,几乎每隔一个月,她都会添置一件色彩鲜艳的服装,她开始不一样了。
她倒数第二次找我看病时,显然对自己的改善大为满意。她说:“你知道吗?如今我的心情改变了很多,我的装束和气质也完全变了样。虽然生活环境没有多大变化,我依旧住在原来的地方,做的事也和以前大致相同,但我对整个世界的感觉却完全变了。我感觉温馨而安全,心情也比过去快乐了许多。
束缚她的东西没了,她自己说,原来她认为是无神论者,现在不那么肯定了。大概我根本不是无神论者。我心情愉快时,有时甚至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这个世界其实有上帝存在,因为没有上帝,世界就不会这么可爱。’
大家看看,前面那个,父母束缚她的,去掉了她快乐了,这个也一样。所以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人呢,是被你的原生家庭束缚住了。这也是我们做人生规划的意义。你的孩子也一样,到18岁,一定要让他做人生规划,因为那是他自己的东西,他自己的人生愿望他清晰了,那所有的这些束缚就会开始消失。这个大家理解吗?
好好想一想,人生当中,你最想要的那些清晰了,那么你怎么样才能实现?那这个你会去学习,去成长,所以你就不一样了。这就是为什么说阅读思人生,学识涵未来。你的未来被你的学识所覆盖了,而不是原生家庭的那些东西。所以人生规划,至关重要。如果你有这些问题,你想解决它,我建议你做人生规划。你也不用像这些要找心理医生疗愈几年,而是你做好了人生规划,你去执行人生规划的过程当中,你就在自我疗愈。大家能理解吗?能不能理解?
凯茜经过治疗,就完全变了。她们的治疗程序几乎一样,这两个人,医生也是同一个人,最终的结果却截然相反。怎样解释这种情形呢?对于凯茜,心理医生显然有必要质疑她的宗教观,以弱化上帝在她人生中的不良影响。
而马西娅则不然,即使心理学家没有提出质疑,她的宗教观也会逐渐占据上风。我们或许会问:为使治疗取得成功,心理学家是否必须主动挑战患者的无神论与不可知论,甚至有意识地引导患者信仰宗教呢?
所以大家看到两个完全不同,正好相反,但是相同的只有一点,都是原生家庭的时候,父母给她们带来的这样的结果。我看到我们直播间有些安静,那说明我们很多直播间里的朋友们,大家都进入了思考之中,我为什么是这样的,我是不是也是原生家庭的问题?是不是也是我父母给我造成的?我现在跟当时的到底有什么相同之处?
所以这么一思考,你就开始要解放了,很多人都在思考,对吧?原生家庭疗愈,这是我们的一位心理咨询师,看她为什么叫原生家庭疗愈,因为她专注于研究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如果你有这些问题,你可以找她,她的知识不低于我们的这个作者,因为始终都在实践之中,当然这是我的认为。你可以感受一上,是不是这样?
所以如果我们现在的人生当中,你有跟这些人类似的事情,或者严重,或者轻微,你就要去解决它,你可以去找我们原生家庭疗愈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去交流,然后做好你的人生规划,那么你将来就会快乐和幸福。否则的话,多痛苦啊,我们看到这种例子,他们真的实在是太痛苦了。
好了,感恩我们所有一起共读书籍的朋友们,我相信你们如果有痛苦,也会转换为快乐,幸福,并且还能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