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风兮风卷土,沙起沙兮沙漫天。
喜去喜兮喜一秒,悲来悲兮悲万千。
1974年,西北荒漠,漫天黄沙飞舞,遮天蔽日。一个衣衫褴褛,身形瘦弱的中年男人在高低起伏的沙丘中狂奔,风沙迷住了他的双眼,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跑着,似乎永不知疲倦。这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巜一秒钟》片头的一个特写境头。
奔跑的人叫张九声,是个在文革中被错抓的好人,那个动乱年代的荒唐把他送到西北荒漠进行劳改。妻子因此和他离了婚,抛下只有八岁的女儿。六年后,十四岁的女儿来信告知张九声,她获得了劳动标兵的称号并被拍了纪录片电影。正当他为之感到自豪时,他的女儿为了争取先进称号意外在劳动中被车撞死。张九声得知消息后,悲恸欲绝、万念惧灰,选择出逃,为了就是能够看一场只含有女儿一秒钟镜头的纪录片。在路上,张九声遇到了被父母抛弃的女孩刘闺女,刘闺女因为弟弟弄坏了邻居的灯罩正饱受着欺凌。一个是失去爱女、家庭破碎、内心绝望的父亲,一个是被父母抛弃、无可依靠、满目泪痕的孩子。于是在西北的荒漠中,为了争夺含有张九声女儿一秒钟镜头的影带,展开了一场令人动容、心碎的亲情故事。
喜与悲、生与死是我们每个人永远无法摆脱且必须要面对的永恒命题,也是人世间多少年、多少人都在寻求答案的哲学思考。当我们仍在襁褓之时,造物主便给予了我们感情,让我们悟到爱恨,懂得喜悲,让我们不再是行尸走肉,而成为有思想和情感的人。世上最值得收藏和珍惜的是什么?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不是清名,甚至不是生命,而是人世间最纯朴真挚的感情。这种感情有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有相思相恋的爱情,也有朋友之间的友情。有诗问,情为何物?情是一份深深的思念,情是一片浓浓的寄托,情也许是梦中的牵挂,情更是生活中的寻常……
电影《一秒钟》似乎就是想揭示这种父女亲情的唯美。片中当张九声终于看到了十四岁女儿时,她用弱小的身躯扛着沉重的面袋背进粮店,那个镜头让一个大男人身体在瑟瑟发抖,满目泪痕。他把那一秒女儿出现的镜头反反复复不断地看,似乎就想这样一直看下去,一秒钟想看一辈子。我似乎听到了张九声那撕心裂肺般的呐喊和悲鸣,骨肉情深,肝肠寸断。我又似乎感受到张九声的心在滴血,分离时女儿八岁,六年后再见时是死别。一个在劳改中的父亲没有能在女儿花季的年龄给予她应有的父爱,相反女儿为了帮助父亲早日完成改造,承受了不应在她这个年龄承受的苦难。张九声能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苦楚,能向谁人诉说自己的伤痛?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的自责、愧疚、绝望和无奈,他洒落的不仅仅是泪水,更是深深的父爱,血浓于水的亲情。
风又起了,张九声被捆绑着,被押送着走向劳改所。当他看到女儿被剪下的电影底片被风越吹越远时,他发狂地挣脱着,想把它抓住,那是女儿唯一的纪念物。底片弥散在这漫天的黄沙之中,随风越吹越远,吹到无边无际。张九声跪在地上,把脸埋在沙中,他的爱被风吹走了,他的心被沙弥散了,一个孤独伤心的父亲啊!那一刻,我眼眶也湿润了。
张艺谋最近导演的作品风格似乎和早年刚出道时有了明显的变化,包括剧本题材的选取和影片表达的手法都很不相同。我看了豆瓣的评分,也不是很高,但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张艺谋或许知道这种题材的电影在当今以娱乐为导向的氛围中可能并不会有太多的市场,但我能感受到,他想通过电影告诉世人,这个世界上还有最美好的情感值得我们收藏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