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零秒思考》,是日本麦肯锡顾问(赤羽雄二)写的新书,这本书提出一个很深刻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乐于各种方式的交流,却很难组织起有质量的讨论。
核心内容
作者的见解是,即便是在麦肯锡公司,新人也缺乏瞬间掌握信息、整理出问题点并考虑解决对策的能力;即便你进入了麦肯锡,也缺乏足够的训练来提升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快速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因为麦肯锡往往认为这是你一开始就应该具备的能力。
但是作者认为,这种能力并不是能轻易具备的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他打了一个比方,一个棒球运动员在对手挥棒的一瞬间就必须完成信息判断并做出动作。如果他需要用0.5秒思考,身体应该如何反应,那一定得被淘汰出局了。
但是一名职业选手要建立这样的能力,需要长期和大量的练习。作者认为,一位顾问或者一个企业的经营者,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瞬间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那应该如何做呢?这本书的前两章提供了一个训练方法,我把这个方法梳理成三步。
第一步,把你想的写下来。
当你就什么问题纠结的时候,就先试着把关于这个问题的想法记录下来,这一点跟逻辑思考力里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谋而合。
作者还特别强调不要在意自己的一些想法不太成熟,也不要在意冒犯别人,更不要在意自己的表达是否流畅,关键是把自己的想法都用文字的方式写下来。
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当一个人只是停留在想的状态,没有尝试,把它想到的感悟变成文字,那么他所谓的想就只是一种非常浅的思考模式,甚至是非常没有质量的思考模式,而且这种想法中的大部分会因为缺乏记录被遗忘,更谈不上被整理。
在移动智能手机时代纪录的便利性大大提高,我们有任何想法可以借助微博、微信以及手机上的笔记软件、手绘软件,甚至录音功能快速进行记录,养成有想法就是分类记录的习惯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二步,尝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作者的体会是,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看问题、抓重点也是一把好手,我很认同作者的看法,一个人只有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深刻理解的自己的想法,理解别人语言里面的正确意思,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但是如果你开始用文字交流,你会遇到两个困难:
第一个困难是词穷,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现在网络聊天流行用表情看起来方便,其实表情的优点是含义丰富,缺点就是不够精确,在正式场合无法使用。很多人习惯表情聊天后,会发现自己逐步丧失用文字表达想法和情绪的能力了。
第二个困难是文长,就是为了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得不加很多定义和修饰结果增加了阅读的困难、理解的难度,也不是好现象。但把文字写的简洁、干脆、明确,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一次次写出准确简洁的文字的过程,其实都在逼你提炼自己看到的现象。这样的训练多了,自然也就有了作者所说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看问题、抓重点也是好手的效果。
第三步,避免肤浅的交流。
作者还指出,很多人对问题的交流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缺乏结构化陈述,对问题停留在条件反射似的表面触碰。
要想自己的思考不变的肤浅一个好的方法是学会结构化提问,作者建议,平时要积累大量问题,形成问题库。把这些问题库复制到不同的领域,就可以很快让自己进入深度思考模式。
读后有感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从记事起,准确说应该是上学起就知道,但是一直就没有践行。结果成了现在这样一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最明显的后果就是生活工作处处碰壁,希望现在开始写起来还来得及。
从今往后我会把自己的想法实时记录下来,并分类整理,目前在用的是幕布很好,用推荐你使用。
想,只是一个很肤浅的思考方式,从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以后还是要多行动。比如现在,写读书笔记,在这个写的过程中,我就会发现能记住的就多了,而不会像之前,总是记不起之前看的书是什么内容了。然后书里有好点子,好计策也没好好化为己用,终究活成了那句:知道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从前以为自己嘴笨不爱表达,不会说话。最近能过学习才知道,并不是这样的,是自己不爱动脑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前还不承认,总觉得自己很能想的,也很能写的,现在看来真是可笑呢,想的都是一些不切实际天马行空不能落地的,写的是一些词不达意,理解困难的,以前沟通总是能写一堆,还以为自己很能写,哈哈,好好反思一下。
我的行动计划:配合之前《奇特的一生》时间管理计划,随时记录自己的一言一行,再加上今天的记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