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讲一个有关酒店的故事。
大约二十二年前的一个下午,在农机试验厂后门等待接货的小梅感到后背一阵剧痛,然后就失去意识了。等她醒来才得知,农机厂的墙倒了,她的脊椎被砸伤,需要休养很长时间。即便愈合,也不再适合干体力活。同是农机厂老职工的父亲无法,帮她办了内退。那年,她三十四岁,在农机厂工作了十六年。
躺在床上休养期间,她不停琢磨以后怎么办。丈夫平时做做短工,收入较少,孩子还小,她还年轻,重体力活不能做,做什么呢?
伤好后,拿着那笔伤残抚恤金,和丈夫在原来的厂对面,租了间门面,开了家小餐馆。丈夫烧洗,她端菜招揽客人,客人基本就是原来厂里的领导和同事。那个年代的餐馆还是较少的,再加上领导照顾生意,她家的餐馆一直经营的不错。
三年后,小梅通过老领导帮助,租了厂里原来招待所的空房,做了一家集餐饮与住宿于一体的中型酒店。头几年,餐饮销售收入和入住率是很高的,一方面是老顾客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新装修的酒店设施还比较新,环境好。第五年开始,酒店的发展到了一个坎,销售业绩、服务质量都无法再上一个台阶,生意不温不火。
一直到农机厂的那块地被政府规划他用,不再招租,小梅才不得不关闭酒店。这时,距离小梅做餐饮已经十年了。她也很苦恼,到底是继续再找地方做酒店,还是转行?如果继续做酒店,这几年大大小小的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餐饮越来越难做了。如果转行,又要做什么?
最后,小梅还是决定继续做酒店。
在找新租地的时候,一位顾客说他朋友要卖一栋楼,小梅随即去看了场地,很满意。回家卖掉了家里所有的产业,买了那栋楼继续办酒店。
情况也和上一次酒店的开办经历类似,只不过外部环境更糟。原来的老厂改制后,很多照顾小梅生意的前同事都不在了。而且,最近一两年新开的中型酒店比前十年开的总和都多,小梅所在的小城早已容纳不下这个“适度规模”了。
在后来的十多年里,小梅的酒店事业一直走在一个怪圈,贷款装修、生意好一年、收入急速下滑两三年、每月还贷、再贷款装修、生意好一阵、除了节假日几乎没什么收入……
上个月,小梅的酒店因为债务问题被拍卖了。
小梅白手起家做餐饮,由辉煌到没落,原因很多,有她个人的能力问题,有管理问题,有竞争原因,也有外部市场的变化。
曾经家人在那里工作,我也很长时间在小梅的酒店生活,知道这个消息后,唏嘘不已。下面就从稀缺性这个角度,谈谈我的观点。
当初,小梅找事做的时候,充分结合自己的资源,挖掘出了餐饮业这条需求。她之所以在最初几年能赚到第一桶金,不是因为菜的口感有多好,服务有多专业,而是因为当时餐馆是稀缺的,人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大量的酒店出现后,外面有地方吃饭的需求发展为去口味好、服务好、环境好的地方吃饭,曾经稀缺的酒店变得不再稀缺。
在小梅买楼的时候,正是楼市低迷时,她用很低的价格买了上下五层整栋大楼,很多人一辈子都遇不到这样的好运气。随后,房价上涨,要是小梅看见她买的房子和地段才是真正的稀缺,而酒店不再稀缺,那她就不会继续办酒店,十多年都在债务中度日。
正因为人的需求是无限的,所以稀缺常在。我们能否学会从稀缺的角度看问题,影响着我们如何对待事业、对待岗位、对待技能、以及对待身边的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