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无处不在的教育
一走进校园,就能看到一块偶似祖国地图的石头,是学校新得之宝,而这块祖国石恰巧也回应了大门上方学生写的“祖国、真理、责任”这几个掷地有声的大字,“心中有祖国,追求真理,敢于担当”,这就是育英学子。
在校园里走一走,你会发现每一处布局都别具匠心,每一处都留下了育英人的智慧,每一角落都彰显出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每一个小地方虽看似平常,细细品味又让人大开眼界,为之惊叹。
整个育英校园内没有什么豪言壮举,只有温馨提示。没有现场说教,只有渲染熏陶。“成就每一个人”说得真好!不觉得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本书《成就每一个孩子》,育英学校让我感觉到他们就是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的需求为重,协助孩子培养一生受用、带着走的能力,永远帮孩子留一扇机会之窗。
校园内随处可见由学生写的朴实的话语标牌,加上惬意的环境,偶尔会看到三两的学生或是漫步,或是温书,或是对弈……时时刻刻在提醒你,鼓励你,引领你,感染你。
我们都说,看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主要就是从教师和学生身上散发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精神面貌,是渗透在骨子里的一种品质。通过外在熏陶,内在培养,才让我们感受到育英学校全校师生身上的特有气质,最后形成学校独有的一种精神气息。
脚下的每一块石砖,或呈现出不同形状的花纹,或呈现出教育理念的字样,都承载着教育的意义。教学楼墙壁上醒目的社会主义刻心价值观。花园里种着不同种类的花,树上高高挂起的红灯笼。
学生作品随处可见,种类繁多,最令人敬佩的是,学校大门上毕业生的题词。走廊更是异彩纷呈,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文化特色,墙上的所有作品都是文化的展现。楼梯上的文明标志及别具一格的名字,让人耳目一新。学校历史展板,校风校训展示,社会实践活动展板,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展板,制度细则,实时资讯,学生的课堂思维导图,这样的文化素材随处可见。
还有很多很多素材,罗列不过来。可见,育英学校的校园建设正是围绕“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理念而建。学校文化的物化形象不再是口号宣传,而是学生的学习场景,所有的时空都释放出教育价值,为“全学习”更好地服务。
这里有无需提醒的自觉
看一个学校,不是看他外在表象,更看重的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在育英跟岗的这几天,我看到他们:自行车的摆放、合作摆桌椅的速度、值日的速度、早上放书包的速度、上操的速度、组长收作业、课代表查作业上交情况、大课间整合跑步、教室内每个孩子的玩具都是同一地点,统一管理。这不是简单的几个条条框框就能形成,没有一定的方法和执行力是不会如此整齐有序的!我没看到值日生!班内没有垃圾桶,不许制造垃圾, 每天只做一次卫生; 不许带零食;不许喝带颜色的小甜水; 讲绿色语言;每个班级和每个学生都有班级管理卡,时常能听到,那走在你身边时的一声声:客人好!……我被这些场景我惊讶了!难道是因为这里是首都,我们是鞍山吗!?感慨万千,思绪无头。
以上是曾经来我校挂职学习的教师写得学习心得,其实是在阐述我校是怎样变得“有文化”的?下面是我的观点,也是我建设学校文化的理论基础。
在很多学校,创新可以说是最活跃的词汇。创新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发展的不竭生命力,成了学校独特文化塑造的一种象征。似乎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没有特色与个性。
我始终敬畏和遵循创新的行为与价值,但是,在教育创新的征程中,一些学校和教育,都过于强调一时的标新立异,某某教育、某某模式、某某文化争相孕生,如同教育超市,琳琅满目,热闹非凡。
大家都明白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的道理,毋庸置疑,这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拥有优良文化传统的学校里,是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不少农村学校并没有形成诸如优质学校或百年名校那样可以继承的文化传统。这些学校一年一年地重复着那些没有多少文化意义的传统活动,比如考试、上课、加班、批阅作业、应付检查等,缺少经典的,能够为工作注入热情和意志的习俗和礼仪。
我经常去参观一些优质学校,通常能感受到这些学校无法言说的特殊之处。这种转瞬即逝、理所当然的东西,其实就是所谓的“传统文化”,它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将这里的人、行为和观念都裹入明天的目标。
社会学家威拉德·瓦勒早在1932年就写道:“一所学校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在这所学校里面,有复杂的人际关系礼仪,有整套的社会习俗,有独特的道德观念,有非理性的约束和制裁,有根据这一切制定的道德规范。这里有博弈,有优雅的战争,有团队,有一整套精心设计的仪式和典礼。这里有多年的传统,因循守旧的人永远在对革新者宣战。”
如果一所学校的文化不支持改变,不鼓励变革,那么,这所学校就不会进步。作为学校精神的领导人——校长,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创新、激励,通过提升象征性活动,在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处理危机和取得成绩的过程中逐渐创立起一种传统的复杂模式,并坚持让这种模式具有高度的持久性,以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塑造人们的思维、行为和感觉方式,为学校各项创新性活动赋予更高尚的意义。
因此,创新本身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我们如何去创新。今年创新了,明年再创新,后年还要继续创新,生命进步的奥秘就是在危机中不断将活着的优势基因取代低效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