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征。
基本条件:
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源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接触,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医源性感染。
3人群易感性。
基本特征:
1.病原体
2.传染性
3.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外来性。
4.感染后免疫a.再感染b.重复感染
二.传染病的临床特点,常见症状与体征。
临床特点:
1.潜伏期2.前驱期3.症状明显期4.恢复期
常见症状与体征
1.发热2.发疹3.毒血症状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
三.细菌性痢疾常见临床类型。
急性菌痢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有腹痛,腹泻,多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每天排便十余次,便量少,有时为脓血便,此时有里急后重明显。常伴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
2.轻型(非典型)全身毒血症状轻微,可无发热或仅低热,表现为急性腹泻,每天排便十余次,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有轻微腹痛及左下腹痛,里急后重较轻或缺如。
3.重型: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患者,急起发热,腹泻每天30次以上,为浠水浓样便,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后期可出现严重腹胀及中毒性肠麻痹,常伴呕吐,严重失水可引起外周循环衰竭。
4.中毒性菌痢:2-7岁儿童多见,成人偶有发生,起病急剧,突起畏寒高热,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可有嗜睡,昏迷,抽搐,迅速发生循环呼吸衰竭。临床分休克型,脑型,混合型。
慢性菌痢: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
四.急性菌痢的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有腹痛,腹泻,多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每天排便十余次,便量少,有时为脓血便,此时有里急后重明显。常伴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
2.轻型(非典型)全身毒血症状轻微,可无发热或仅低热,表现为急性腹泻,每天排便十余次,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有轻微腹痛及左下腹痛,里急后重较轻或缺如。
3.重型: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患者,急起发热,腹泻每天30次以上,为浠水浓样便,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后期可出现严重腹胀及中毒性肠麻痹,常伴呕吐,严重失水可引起外周循环衰竭。
4.中毒性菌痢:2-7岁儿童多见,成人偶有发生,起病急剧,突起畏寒高热,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可有嗜睡,昏迷,抽搐,迅速发生循环呼吸衰竭。临床分休克型,脑型,混合型。
五.伤寒的临床类型及典型伤寒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类型:轻型,爆发性,迁延性,逍遥型。
典型伤寒主要临床表现
1.初期:病程第一周,最早出现发热,发热前可伴有畏寒,寒战少见,热度呈阶梯形上升,在3-7天后逐步到达高峰,可达39-40℃。还可伴有全身疲倦,乏力,头痛,干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胃内容物,腹痛,轻度腹泻或便秘,右下腹轻压痛。
2.极期:病程2-3周,出现伤寒特征性临床表现:①持续发热②神经系统中毒症状③相对缓脉④玫瑰疹⑤消化系统症状⑥肝脾肿大
3.缓解期:第四周可能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
4.恢复期:第五周
六.乙脑极期典型表现及三大主征。
极期典型临床表现:①高热:大于40度1,7-10天,可达3周以上,伴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②意识障碍:由烦躁,嗜睡,昏睡逐渐到昏迷。③惊厥或抽搐:呈局部致全身抽搐多半有意识障碍,持续时间与程度各异。④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主⑤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瞳孔大小和形态变化,锥体束病理反射征。
危机病人生命的三大主征为①高热②抽搐③呼吸衰竭
七.乙脑主要死亡原因。
中枢性呼吸衰竭
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的特征。
九.急性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鉴别(五星级考点)
十.流感和普通型感冒鉴别。
十一.急性细菌性痢疾诊断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