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世界电视史上最长的谈话,200个问题,连续9小时采访。节目的名字叫《长谈》,还有一个副标题叫“让我把话说完”。看完这个节目后,确实感触良多,颠覆了很多以前对罗永浩的标签化的理解。比如情怀就是外界常有的对罗永浩的一个误解。当然他身上也有很多缺点、不足,但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学习和成长,创业的四年让他经历了人生的一个蜕变。以前他在人们的印象中可能是“英语老师”、“相声演员”、“文青”,但看完《长谈》后,我认为可以再加上一个了——“企业家”。
企业家往往会在外面表现出一个旗帜鲜明的形象,一些个性化的标志。比如乔布斯的尖锐、李开复的谦和、任正非的勤奋等等,但实际显露在公众视野中的可能只是他们个人真相的冰山一角罢了,而我们往往忽略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家的一些共同特质。
看完《长谈》后,我对罗永浩感触最深的是他身上的三个特质:善于思考、持续学习和有梦想。
1.善于思考。
我们所处的世界虽然有几十亿人,但是我们每个人基本都是通过对周遭环境的认知来判断这个世界的,因此不可避免的会有以偏概全的认知局限。不过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伟大的时代,通过互联网,可以把我们的认知延伸到整个世界。但新的问题就来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获取有用的数据、知识?如何根据这些数据、知识来进行正确的判断?
这种问题大到投资、并购,小到市场调研、需求分析,都需要合理的去分析、筛选信息,并据此作出判断。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依靠不完整的信息去判断,但逻辑思考可以使我们正确的概率“最大化”。逻辑能力是分析能力重要组成部分,而分析能力可以说是一切能力之王,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从已知去往未知。
2.持续学习。
罗永浩在访谈中提到的他的三个成长的模式。一个是脱敏,一个是向投资人、朋友询问、学习,一个是自己读书。后面两者都是主动地、持续地学习。
脱敏是一个医学名词,是用于治疗由过敏原导致的过敏反应的方法。即通过注射少量变应原,诱使致敏细胞仅释放微量活性介质,而不引发明显临床症状,短时间内多次注射,可使致敏细胞内活性介质逐渐耗竭,从而消除机体致敏状态【摘自百度百科】。说白了就是让人不停地接受过敏物质的刺激,刺激得多了,人体就慢慢适应了。我们以前都以为那些成大事的人都是天生从容不迫,能心平气和地应对各种局面的人。但罗永浩用他亲身的经历说明,心平气和很可能只是成长的结果,成长的过程中也是遇到很多当时根本淡定不下来的情景。只是经历多了,见惯了大风大浪,以后再遇到这种局面时,就能淡定了。
向投资人和朋友咨询是罗永浩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甚至不惜遭到打击也要经常去“犯贱”。节目中的采访记者罗振宇也高度赞同了这种社交化的学习方式。我们在牛人身上看到的其实往往是“理想中的自己”的影子,而亲眼看到有活人做到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一个很大的鼓励。自然界的动物小时候的学习就是靠模仿,看到爸爸妈妈、兄弟姐妹都做到了,那他会觉得自己也能做到得。模仿就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式,更别提我们人类还可以通过语言沟通进行学习,因此向牛人取经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式。
在访谈中,罗永浩提到他会读不同领域的书去学习,比如他在工业设计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就是通过读书学习的。他甚至在得到app新开的专栏《罗永浩干活日记》中列出了一个他心目中的创业者不可不读的书单。巴菲特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说的话:“我从来没有看到周围的聪明人有不喜欢读书的,一个都没有!”。读书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廉价的学习方式。很多好书都承载着牛人多年的智慧结晶,浓缩了牛人多年来对某一领域的深入思考,阅读好书,也是向牛人学习知识和思考方式。
3.有梦想。
罗永浩在访谈中谈到了自己创业的动机。一般人可能觉得创业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实现财富自由。但这对于罗永浩来说并不是目的。因为赚钱对创办锤子科技之前的他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对他来说最快的赚钱方式其实是签一个脱口秀的合同,一年可以拿上千万的收入,并且工作不累,自己也喜欢。
那为什么要苦逼地去创业呢?而且还备受质疑的坚持呢?创业之前,罗永浩的生活是这样的:周一到周五每天看一场演出,每天都和朋友相约在外面一起吃饭、聊天,然后周末去培训学校上课。创业之后,罗永浩过的是这样的生活:每天只睡3到4小时,并且常常因为工作原因睡在单位;闲余的时间基本用于读书学习;因为时间有限,基本不和生意往来之外的朋友吃饭、聚会。这几年虽然融了一些资,但是企业一直在亏损且前途不明,在企业最关键的时候,他与妻子还以个人名义签了一个九千多万的外债,就算企业跨了,这个债也将一直伴随他终身。这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啊!
为什么要这么苦呢?不是名,也不是利,只是因为——有梦想。他希望自己能够真真切切的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希望能够通过“锤子科技”的努力使得某一领域的发展速度提前3到4年。乔布斯如果没有设计出苹果手机,智能手机最终也会进入人类的生活,但是因为乔布斯的存在,使得这个划时代的产品“超前”地出现在了人们的手中。在老罗眼里,这就是一个科技领袖的最大成就,也是他的毕生梦想。
访谈中,罗永浩谈到了他在创业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对技术攻关要有敬畏之心。”
由于罗永浩不懂技术,作为锤子科技的大产品经理,他对技术一直心存敬畏,对技术人员也很尊重。在这方面他有过很多血的教训。比如一开始设计产品功能时,以为这个功能是可以实现的,结果做到一半时发现做不了,只好临时改方案,改来改去,产品最后交付的样子已与最初的设计样稿差别很大了。产品发布时,面临外界的一些质疑,比如“M系列抄袭苹果”,罗永浩是有苦说不出的。
他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式是,花大量时间、精力用来找人,找一个在圈内有知名度、公认的比较靠谱的技术人员来帮他把关产品技术实现问题。罗永浩认为,如果一个事情自己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都做不好,那就不应该再费力气去证明自己了,应该把它交给别人去做,术业有专攻嘛。
“公众的接受能力是有延迟的。”
人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是有一个过程的,有的人快一些,有的人慢一些。但总体来说是偏慢的,尤其是比产品经理的预期更慢。公众对于喜欢、用惯了的东西所建立起的情感纽带、价值判断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他在访谈中举了一个例子,苹果公司在发布第三代iPhone之后,仍然没有被主流群体所接受。iPhone 3的销量仍然远远落后于当时Nokia的旗舰手机,并且iphone3的价格还更低呢。在当时已然能明显看出两个不同时代的手机产品之间的分水岭了,可一直等到苹果手机出到第四代,才一举击垮了Nokia的手机帝国,人们才普遍在功能和审美上接受了苹果手机。
我个人的理解是,在基数很大的市场中,用户会下意识的相互模仿,使得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主流保持一致。人们不光要在意自己对产品的使用体验,还要在意周围的人对使用这个产品的人的价值评判,因此大众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总会比很多产品经理的预期要慢一些,也就是罗永浩在节目里谈到的“审美接受的延迟”。但是一旦过了某个爆点,公众的接受速度也可能会比预期的快很多。当年苹果在iPhone 4大获成功后,股票价格超过微软成为当时世界上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连乔布斯也不禁发出概叹:“我都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
“差异性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罗永浩认为目前的手机厂商并不是靠产品的创新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而主要是靠营销、硬件性能等因素。随着用户对产品使用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差异性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强烈。因此差异性是罗永浩心目中最好的科技产品所必不可少的属性,也是他对锤子手机未来的信心所在。
关于这一点,我个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差异性是产品形成竞争优势的一种方式,但它是手段,不是目的。一个产品的差异性能被接受的前提是它满足了一些差异化的需求,这个需求是否足够重要,是不能用差异性来评判的。产品仅仅只是有差异性是不够的。不过我认为罗永浩在这里强调的差异性其实是在强调产品的持续创新。
“创业以来,我变得对这个世界宽容了很多。”
我们对于一些平时看不惯的事物的排斥、否定的情绪部分源自信息获取渠道的局限性,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以偏概全。
创业以来,罗永浩深入了解了不同户的需求,接触了公司在设计一个产品时可能会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比如供应链的问题,营销的问题,生产合格率的问题。由于接触的面更广了,了解的人更多了,对很多人、事有了更多角度的理解,也有了更多的包容。
我想创业对于个人,就是这样一种修行的方式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