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说,企业专利管理人员,是企业里最操心专利工作的人了。在企业专利管理人员发现企业的产品有专利侵权可能性时,或者收到专利侵权警告信时,会出现“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场面,专利部门人急于汇报请示,公司高层却不以为然迟迟不作决定。
企业专利管理人员,其本职工作就是专利,因此容易形成“专利就是我们的天”那种“井底之蛙”的专利意识。
企业专利管理人员希望企业内有良好的专利申请制度,恨不得实现:人人申请专利,各个产品有专利;每个产品有专利检索,各个产品都没有专利侵权风险。
这样的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却很骨感。首先,专利申请制度的建立需要相应的专利奖惩机制,需要高层给技术部门/人员设定专利申请指标(不设指标,仅仅是专利奖励的情况下,往往专利申请积极性仍然不够高),于是专利部门与技术部门就有沟通的必要了:设定指标的标准是什么?其次,专利检索是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东西。一方面的确可以发现侵权风险,排除一定的侵权可能;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专利的延迟公开制度以及检索关键词无法穷尽,专利分析人员的解读能力(包含技术理解能力和用于专利分析的时间)有限,专利检索的结果无法说是绝对正确的,很可能漏检了。于是,专利管理人员向高层汇报时,只能说“可能”,不能说“肯定”。一旦是可能性,那么老板就需要考虑概率了,就是上一篇文章讲的情况了,专利部门认为的“天大的事情”,到老板眼里就是“小事”甚至忽略不计。
此外,随着专利工作的发展,积累了一定专利数量的公司,开始考虑专利运营。现在涌现的专利运营公司正是这种大趋势下的产物。专利运营如果能取得成绩,的确会让专利部门从“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可是,除了专利运营为主业的公司,这样的专利为利润中心的企业凤毛麟角,连韩国三星公司、日本松下等的专利部门都没有实现。需下简单提一下的是,目前中国的专利资助政策,似乎让一部分小企业能够利用专利申请获得较多政府资助,成为利润来源之一。
下周日,我们再聊聊技术人员对专利工作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