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同学聊天,说她回家看望父母,碰巧家里在蒸豆包,和我聊了很多关于豆包的制作过程和其乐融融的场景,于是我的心也从千里之外已飞回了那个偏远的山村。
我的故乡位于辽西边陲,三十年前正是我的青少年时代,而那里的经济仍然比较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大都不高,但对于不黯世事的大多孩子们却根本看不懂家长强装笑脸的苦闷,进去立冬,就依偎在爷爷奶奶的身边用小手指细数着过年的时日,因为过年除了能穿新衣服,放鞭炮,更企盼的是能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长时间吃提前蒸好的粘豆包。
粘豆包,顾名思义因该是豆在外,包住了其他一种东西的食品,如果这样理解,朋友你就小错了一把!其实豆包应该理解成包豆,是北方人尤其是关东人在过年期间为了不耽搁看秧歌拉家常等春节期间这些有意思的盛事而制作的一种食品,尤其是过年期间,辽西家家迎接祖先回家过年,必不缺少的主食贡品就有粘豆包,家风各不相同,但贡品粘豆包确实是很统一的大众行为,这也许就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美好传统吧!我的家乡盛产黍子,去皮后变成了一种金黄色的米,我们当地人称为黄米,又因比谷子去皮后的小米颗粒大,所以俗称“大黄米”,黄米用水淘洗后粉碎成面,与玉米面掺伴在一起,就是很好的粘豆包的主要食材了,因为黄米价格比其他诸如小米和玉米高,所以很多人家填放的黄米面不多,只要粘豆包的数量,当年谁家粘豆包蒸的数量多少竟一度成了大人小孩在茶余饭后或玩耍嬉戏时炫耀的资本了!我家更是不例外,孩子多,家庭经济基础差,所以每年也只能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盲目追求粘豆包的数量了,尽管如此,我们兄弟姐妹仍然能在豆包的数量上占据着发言的上风,直到今天,我对父母心存感激,经济匮乏,很多人家根本无力蒸豆包,都是象征性的蒸几锅意思意思算了,没等出正月,我的玩伴家里有的部分就开始了一日两顿大饼子(玉米面)咸菜条了,而我家,每年的豆包都能吃出正月,豆包虽说不粘,但父母那份不让孩子心理受打击力争上游的家庭奋斗精神时刻鼓励着我!至今我时刻不敢懈怠。豆包的馅儿也是有说道,条件好的用红豆,条件一般的用豇豆,条件再差一些的除了用豇豆以外,就得从馅儿的量大量少上找了。煮豆馅儿也是一项技术活,记得有一年,我自告奋勇的承担了煮豆馅儿的工作,以为很轻松,填了一锅灶的木头后与伙伴们出去玩儿了,等回家时发现母亲正在被父亲骂,因为火太急,贴近锅底的已经粘锅了,而上面的因为没上下翻动模样还未变颜色,生豆子,而且整锅豆子串烟了,味道特别不好,口感也特别差,怕影响来家里做客的亲朋好友的食欲,母亲在父亲的严厉训斥下,含泪掏出了锅里的豆馅儿,现在想想,妈妈委屈,爸爸又过于严厉,而我却不懂生活常规的学习,每每和他们回忆这个情节的时候,爸爸总是露出了歉意的笑,妈妈嘴里叨咕着爸爸的不是,而我俨然成了一名公平决断掌握父母气焰高低的法官,每次回忆的结局都是妈妈占了上风,我总是劝爸爸,让他多理解妈妈,妈妈不容易,脾气一向不好的爸爸还是欣然的接受了我的建议,看着他们,我很满足!
豆包制作好了,煮好了,捡豆包更是一门绝技,捡豆包基本是爸爸完成的,刚出锅的豆包又烫又粘,弄不好容易粘在手上,烫得不行,爸爸捡豆包总是把一碗凉水放在锅台边上,捡一个豆包去蘸一下手,小时候我不理解,为什么总要到很小的碗里去洗手指头,渐渐大了我才明白了,不是去洗手而是去给捡豆包的五个手指去降温,看来生活原本很简单,只要我们努力总结就一定能找到好生活的方法!豆包蒸出来先要送给长辈和左邻右舍品尝,说是品尝,实际就是给老人一份孝心,给邻居一份和善。因为那个时候每一家多少都要蒸一些,老人们也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天天吃,可辽西的人们历代历年皆是如此,这可能就是我们骨子里的性格吧!
每一年的这个时候,故乡的人们都会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烧水,和面,煮豆...……,父亲们用他们纯朴的行为,构筑着山村的炊烟袅袅,妻贤子孝;母亲们,用她们贤惠的双手在爱抚着她们的丈夫儿女,毫无怨言!
天亮了,我不知道我还能继续写些什么,但我却知道父母在,我们知道来时的路;父母不在了,我们仍然眷顾我们曾经生存过的那片故土。(以此寄语我的苦涩童年并回附我初中同学.2015.12.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