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战场上两军对垒要求短、平、快。
学校是求学的场合,我也想教孩子们三板斧:静、净、竞。
因为给学生们制定课堂常规的时候,不宜太多,两三点即可,可以收到短、平、快的效果。
军训已经结束,孩子们从这周开始步入正式的上课学习状态中,趁着军训的热度还未过去,及时的给孩子们做收心教育,就变得相当有必要了。所以昨天我就在黑板上给孩子们写下了三个字:静、净、竞,短小精悍,孩子们易于识记,同时易于理解这三个字背后的精髓。
。。。。。。。
一 入门即静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中就曾谈到:凌乱的教室里往往课堂纪律也是非常混乱的,当老师混乱时,学生往往也都会变得乱糟糟,而卓越的老师总是井井有条的,相信在整洁有序的环境下,一定能培养出学生更多良好的行为。
入门即静很有必要。
这就要求孩子们进到教室里,就要跟外面的喧嚣、打闹隔绝开来,教室要保持安安静静的,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们心静下来,心静下来方能沉得下去,沉得下去才能为进入学习状态。
试想,孩子们虽说上了教学楼,可是要么是在教室门口徘徊喧闹,要么在各个教室之间串班打闹,肯定不利于孩子们的收心。或者进入教室之后在座位之间来回窜来回跳,你说我说大家说,教室里乱成一锅粥,那也不利于孩子们的收心。
所以我要求入门即静,既是孩子们学习的大前提,又便于为快速收心开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二 座位旁边保持干净
如果上边所说的入门即静是孩子们保持孩子们高效学习的心理环境的话、精神环境的话,那么座位旁边保持干净则是促使孩子们高效学习的物质环境。
在一个干净整洁明亮的座位环境中,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干什么事儿,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高效的状态,所以我要求孩子们进到教室之后,先低头看看自己座位旁边有没有小纸团等垃圾,若有随手捡起,放在自己抽屉里准备的小垃圾袋里,下课随手带出放在垃圾桶里边,这样个人“自扫门前雪”,整个教室的大环境因为“人人有责”就极易干净整洁了。不要小瞧这个小动作,好的小习惯养成了,自然不愁孩子们其他的好习惯慢慢上身,毕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三 学习上相互竞争
有了前面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双重保驾护航,孩子们就能真正的心无旁骛的进入学习中来,那么为了让学习的效率更高,就要在班级里边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那么同学之间相互竞争就显得有非常必要了。
就比如眼下的分组分层教学模式(或者叫管理模式),每一组里4个同学,代表着4种不同程度学习能力的孩子,一个班里根据总体人数可能会分成20个左右的小组,总体划分为两个大组,比如南北或者A部B部,比、学、赶、超的范围可大可小,或者相邻两个对抗组的对应组号的同学PK,或者两个小组整体对抗,乃至全班A部和B部的整体对抗。比赛虽时都可展开,不管是背书还是做题,或者课堂上能不能保持高度专注认真听课,最常用的就是周、月考之类大型考试的成绩,都能作为比、学、赶、超的依据和抓手,以此展开竞赛相互竞争。
有比赛就会有结果,有结果就该有奖惩激励措施。
卓越的教师一定要学着给学生颁奖,其实学生对奖品本身是什么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这些奖品所传达的老师对他们出色表现的认可和赞美。
有了以上这三个字的护驾启航,再加上孩子们的本性是求真向善的。只要老师要多给予关注、鼓励和表扬,孩子们一定会迎风成长,慢慢的长成家长、老师和自己所期待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