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被刷屏,一点也不意外,因为这样的赞扬像细雨过后刚盛开的花朵太新鲜,感觉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肯定了。不自觉的怀疑,怀疑这说的是我们这一代的五四青年吗?这里面有80后的我吗?
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为了证实这一点,我特意百度了一下对“青年”的界定。
世界卫生组织:15—44周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6—45周岁,
中国国家统计局:15—34岁,
中国共青团:14—28岁,
青年联合会:18—44岁。
说法虽然不尽相同,最早的一批80后今年40岁,可以确定,80后的我们基本被界定在了青年的行列。
确认了身份,可听了何冰老师慷慨激昂的演讲,还是不免尴尬与脸红。尴尬于80后的童年,并没有进入不惑之年,那时的我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着实茫然。脸红于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这专门为青年准备的礼物,却没有被我们物尽其华,尽情享用,而是需要不断奋力的追赶!
奋力前行
有人说80后是幸运的,可夹缝中的我们仿佛既没有90,00的冲动与激情,也没有60,70的经历与沉淀。我们看似拥有选择时代的权利,却总是被时代选择着,我们看似容下了这多元的文化,实则是被这多元的文化所包容。
选择的权利
然而 80后的我们的确是幸运的。幸运在于,我们回头可以看见60,70坚实的脚印与岁月的积淀;向前可以望见90,00昂扬的激情与澎湃的呐喊。我们脚步笨拙却依然向前奋力追赶。因为生活本来就应该奔跑,我们谁也不知道,也许下一秒一切都会刚刚好~所以我们的青春依然像《后浪》里说的那样,善良,无私和勇敢。虽然有时也会忧伤,迷茫和有所畏惧。但我们依然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并且渴望插上风做的翅膀!
心中有火,渴望风的吹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