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课上微团辅:一件事有的人认为是错误或不恰当的,但在另外的人看来却相反。记得小时候父亲对我侄子的无微不至的爱曾经让我们全家上下都敢怒不敢言,因为我们觉得父亲实在太过了,在我们眼里他的孙子不爱学习,每每问到成绩怎么样,他倒是不回避,说凑乎,但实际上经常是倒数第几;侄子成年之前被我们冠之以多动症,手里不停地找坏事干,抠抠这里,搬搬那里,直至把它整坏……总之,在我们眼里这孩子就没治了,肯定不成器。但据我们的观察,父亲从来没有因为孩子可能不成气侯减少半分对他的爱,只要侄子进了他的视野,眼睛一刻也不会离开,一来他也怕他闯祸,另一方面他在随时观察他此刻是饿了还是渴了,还是想讨点零钱买点小玩具,父亲在侄子身上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的本事,只要侄子不同的眼神代表不同的需求,父亲就能心领神会,那默契程度用现在的网络语言来形容,没谁了。心疼归心疼,教育归教育,侄子在父亲身边长大,从小到大勤快懂事,孝敬长辈,大人说什么从不会没大没小去反驳。父亲病重期间,只想侄子陪他,别人陪侄子也不放心,父亲的每个痛苦的表情侄子也能精准的读懂。
隔辈亲别人看来不可理喻,但那确是浓得化不开的骨肉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