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当你决定放下追究“原因和真相”,放下跟周遭无数个他人对比,而努力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与你纠缠不休的问题就慢慢脱去坚硬难以对付的外装,变得和蔼可亲起来…
一直想为自己的亲子关系做点什么,可又觉得自己学到的知识与实操总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无法找到交集。于是眼巴巴看着关系似乎毫无改善,有时一着急反而弄的更差了。这是没有找准目标,而且想的太多的原故。其实可以从某一个点出发就可以了,由点及面的去做,一开始就想涵盖的太全面反而造成不敢下手的境况。
还有,总觉得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是有问题的,自己有问题,孩子也有问题。于是这个念头就导致问题成真了,潜意识中的世界就被完美的呈现出来。其实许多所谓的问题也仅仅是内在想法的一个外在呈现,自始至终把它当成问题来对待,不是问题都成了问题了。这需要转念,把问题为导向换成以目标为导向。
接下来开始行动就好。
孩子比较喜欢看手机,于是开始每天一条点赞给她,内容是她今天表现当中我能看到的闪光点,肯定所有能肯定的部分。
目前,我感觉有时言语可能会不自觉带着以往的模式,于是改用书写的方式,写的人与看的人都在一种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初期这种变相的沟通方式感觉很适合彼此。
当这个行动开始之后,每次看到的她的行为不再仅仅是表相,会下意识的挖掘行为背后的东西,思考怎样找到可以肯定的点,用怎样的言语可以更好的推动她,无效的即刻修正。这便是我的念头转折的开始了。
当我念转之后,行为态度都会发生改变,因为注意力都在发掘闪光点上,于是问题不再是问题,而是在于怎样解决它,看待问题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当我的态度发生改变,孩子感受到了,于是她的行为也发生了改变。
蝴蝶效应般,一连串的改变在这几天当中发生着,挺有意思的尝试。
到目前为止,解决问题似乎变成了闯关打怪的游戏,在有趣的进行着……
个人心得:
不需要介意写的有多好,真诚表达感受,用对方同频的语言方式输出;多一些对方的立场,让对方看到积极的、自我成就的东西;放下过多的期待,只单纯的为赞而赞,学习从内心深处认可你给出的东西,就事论事、不操控。少即是多,慢慢来,从量变到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