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点半女孩
01 给学生买东西
作为一位老师,给自己的学生买东西是情分,不买东西是本分,因为老师没有义务给学生买东西。
在我的意识里,我愿意给我的学生买零食,零食一般是作为考试后的奖励、因为快乐而分享或者作为节日小礼物。
每一次考试,月考、期中考和期末考,我都会给优秀的小朋友买零食,作为给学生的鼓励和奖励。
虽然不是很贵的零食,但是小奖励也会成为他们的快乐。
比武大赛结束,虽然没有拿到名次,但是学生的表现很棒很棒。
老师上课问题没有获奖,但学生的表现让我很满意。
我和我历史老师上完比武课,都愿意给五班孩子准备糖果,表达肯定和鼓励。
圣诞节快来了,我也给学生们准备了糖果。
期末考试倒计时26天,四个班都在开始进入背诵阶段,总有一些班级让我感动和欣慰,积极主动,态度认真。
看到学生表现好,我会给他们准备惊喜。一是为了给学生们鼓励,二是感谢课代表们的认真督促。
看着学生拿到零食后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
希望他们能够有学习意识和竞争意识,主动学习,爱上政治,愿意主动跟我交流学习和状态。
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有目标有追求。
成绩,在我心目中,不是排第一位,但它是每一名学生应该去追求的,成绩越好,是值得认可和表扬。
给学生买零食,准备糖果,不是为了体现老师有多好,而是因为老师心情好,愿意奖励学生,作为一种激励的方式。
买是情分,不买是本分。
珍惜愿意给你买东西的老师,感谢愿意奖励你的老师。
主动奖励,是因为高兴,所以分享。
02 被嫌弃的零食
零食送出后,有人开心就有人嫉妒,还有人会默默给自己加油打气。
有的小朋友心里会想: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也可以买。
有的小朋友会这样想:我要继续加油,挣取下次获得老师的零食。
最近……
发生在朋友身上的一件事,颠覆了我的想法,原来孩子们的教育是如此重要。
我的一个同事,比武大赛获得了名次,心情是开心的。
给办公室老师买了吃的,也给上课的班准备了零食。
买东西给他们,无非是因为老师开心,其次是因为表达感谢。
一件让我觉得可怕的事,我室友买的东西被学生嫌弃。
零食发下去,有学生却说:“五毛钱的东西……”。
虽然是个别学生发出这样的声音,但是被老师听见,心情难免会受影响。
体会到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感受。
听到这句话,我同事瞬间心情大变,快乐的心突然变成一块冰凉的石头。
一包咖啡虽然不值多少钱,几十包加起来就不一样了,毕竟老师也没义务非要给学生买零食。
对于一位新老师来说,工资不高,能给学生买是因为老师认为学生表现好,获得了名次,一起分享快乐。
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会失望,以后再给学生买零食的几率为零。
03 思想建设
“嫌弃零食”的学生,主要是思想方面缺乏引导,没有感恩意识。
无论老师买的零食便宜还是贵重,都有学会感恩,老师是值得被尊重的。
我知道给学生发零食会存在这样的情况,提前做思想教育。
我会提前告诉学生:“老师买的零食不是特别贵,毕竟老师不是教一个班。哪怕一毛钱的东西也是爱,对不对”。
只要提前说过,在我发奖品的时候,出现被嫌弃的情况几乎没有。
记得第一次给学生发零食,有部分同学理所应当地拿了零食就回位置。
这下我就不开心了,发完零食,我就笑着说:“是不是觉得老师发零食是应该的,怎么谢谢都没有一句,让老师好寒心哦”。
有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忘记了,或者是因为害羞不好意思说谢谢,但是这时候老师的教育就起关键作用。
以幽默的方式说出来,孩子们就能接受。
学生还会笑着对我说:“不好意思,老师,我忘记了”。
甚至还有其他学生起哄:“老师,我会说谢谢,给我一包吧”。
这样一来,学生还是蛮可爱的。课堂顿时也变得活跃了。
在下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就会及时表达感谢,平时的引导,其实这就是给孩子建立感恩的意识。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培养感恩意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
在学校,让学生懂得感恩老师和同学。
在家里,让学生知道感恩父母和家人。
大多情况,不是每一位学生都知道感恩的。
因为环境的影响,没有感恩意识,认为老师和父母对他们做的都是理所应当的。
老师、父母多引导,多提醒,孩子们慢慢地就会形成感恩意识。
作为老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作为父母,不要把全部希望寄托于学校,家庭教育同样不可或缺。
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很多时候都来源于老师和父母的言谈举止。
因为老师、父母平日的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买不买就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事情就是教会学生知道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