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买下了人生的第一支股票。
本来是只准备5千人民币左右的,点击买入的时候一看,连10股都买不了,便生出了一个念头:即便这支股票翻了一倍也就那么一点。
随即又追加了1万人民币。
买完之后惊觉:即便我追加的再多,以我现在的资金水平起码3年以内都不会让我的生活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同时,这种毫无根据的单方面看好,让我非常不安:万一股票跌了呢?
我根本不懂的任何投资的知识,这次的购买只不过是听一个牛人说这支股票会涨而已。
这根本就是一次随大流的投机行为。
一阵后怕之后,狠狠地把股票投资的基础知识学了一遍。
投资的心态
投资的本质是:用现在的资源换取未来的更大价值。
但未来又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这便导致了投资也有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
特别是股票这种高风险投资。
所以投资就意味着这笔钱判了无期徒刑,也可能转化为死刑。(虽然可以止损挽回一部分)。
做不到这一点的别投资。
做不到这一点的别投资。
做不到这一点的别投资。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一旦做不到这个,你就会时时地去确认股票的市值,一跌一涨为之心动,比恋爱更让你茶饭不思。
我买的那支股票就在十几分钟内跌跌涨涨,一下子亏了,一眨眼居然赚了,反反复复。
如果你无法对投资的这笔钱判无期徒刑,那么你就会被判上无期徒刑。
那么问题来了。
投资多少比较合适呢?
有一个标准普尔资产配比建议(以下是对于储蓄的配比而不是工资)
生活支出:10%。用来应付亲戚同学结婚等等的意外支出。
预防性投资:20%。即保险,做好打水漂的准备。
风险投资:30%。如股票基金等,做好打水漂的准备。
保本投资:40%。保守保守再保守。这是救急救命钱,只要跑得赢通货膨胀就可以。
当然,这个只是标准普尔给的建议,具体实施的时候还要看个人情况。
准备好心态的读者请继续往下看,没准备好的千万别看,千万别看,千万别看。
以下内容有毒,阅读请注意,后果需自负。
###############################################################
你可能听说过股神巴菲特的价值投资。
所谓的价值投资意思就是:
低价买入一家具有成长性的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
公司就像人一样,以后能有什么样的成就都是不确定的。
但是一个北大毕业出来的学生和一个文盲对比的话,我相信大家都会觉得北大毕业生的成长性更高。
我们买股票的时候也一样,要看清这家公司的现状,是北大毕业生,还是文盲。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北大毕业生还是文盲?
看学生我们看的是成绩单,看公司我们看的3张财务报表。
看不懂财务报表的读者先去看完林明樟老师的《用生活常识就能看懂财务报表》。
这本书非常通俗易懂,只要花上几个小时就能看完,受益一生。
看公司首先要看这家公司的经营能力,即总资产周转率。
一家餐厅的经营水平就看他们的饭桌率,翻的越快经营能力越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会有一些餐厅会推出一种服务:点单后几分钟内上菜,否则就免费。
为的就是提升翻桌率。
用在公司上就是:总资产能给公司带来几次收益。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就是餐厅的餐桌。(当然餐厅的资产不单单是餐桌,这里只是为了方便理解而已。)
然后看公司的盈利能力。
也就是翻一次桌能赚的钱x翻桌次数。
在财报上的指标为:总资产回报率ROA=净利/总资产=净利率x总资产周转率
赚钱能力很重要,但是非常的不稳定,市场的竞争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激烈,完全无法预估什么时候会出现一个行业颠覆者,一下子把行业的净利率拉低。
而总资产周转率是公司经营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包括了公司的文化,制度,团队等等,几乎不可能被竞争者复制。
这便决定了两者的先后次序。
接着看现金。
现金为王,没有足够的现金公司都是王八。
因为外部经济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不景气了,现金流一断,公司就嗝屁了。
根据行业的不同,有风险意识的公司会持有总资产的10~25%的现金。
Google的现金持有率可是49%啊。
拿这么多现金有什么用?
公司的运营就像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一样,每天都需要花钱,一般我们的工资都是月结,所以我们的手头上也都会持有一个月以上的生活支出费用。
对于我们来说,从付出劳动→拿到工资的周期是一个月。
对应到公司上来,从生产→销售→拿到货款,一般都要好几个月。
给苹果代工iPhone的鸿海差不多需要100天才能完成这个周期,已经算是行业的顶尖水平了。
Google这样的互联网公司都需要将近53天。
如果Google维持一天的公司运营需要花费1个亿的话,那么它的账户上要是没有53个亿以上的话,就随时有破产的危险。
小结
1:要投资就要给这笔钱判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
2,先看公司的经营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再看盈利能力(ROA),接着看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