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香医生
本文授权转载自丁香医生(ID: DingXiangYiSheng),二次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health@dxy.cn
日前,济南市出台的一条关于养狗的规定,引起的网友热议。
在《关于加强养犬管理的通告》中规定,市民外出遛狗时必须用束犬绳进行牵引,同时狗绳最长不能超过 1.5 米。否则将面临没收犬只,5 年内禁止犬的处罚。
其实,这样的法规在国外并不新鲜。在宠物犬保有量巨大的美国,各州政府均出台了相当严格的法律,对养狗人的行为进行规范。
比如明尼苏达州明确规定了,当犬只离开饲养者居所或特定场所时,必须拴狗绳约束其活动范围;大型犬更是要求必须戴上口套以防止咬伤他人。违反法律者不仅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将直接入刑。
虽然我们很多人都很喜欢狗狗,但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明白,再乖巧的狗也会愤怒和烦躁,而世界上也有许多害怕狗的人们。
很多人即使没有被咬伤,也会被马路上四处乱跑的狗所惊吓,不免害怕地提防着身边所有的狗狗。
所以,「遛狗拴狗绳」是非常必要。
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不少养狗人,在遛狗时肆意地让自家的狗在户外横冲直撞。
当人们要求他们为狗狗拴上狗绳时,这些人又往往喜欢搬出各种说辞,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说辞一
「我家的狗很健康,不会有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看似健康的犬对人的健康危害或许很大。
世卫组织早已明确认定「只有实验室检测才能确诊狂犬病」。
所以,任何人都无法仅凭外观健康,就快速判断一只狗是否会携带或者传播狂犬病。
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是人类目前已知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有55000人死于狂犬病,即每10分钟就有1人因狂犬病死亡。
而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狂犬病发生率中,宠物犬占比高达 60% 以上。
而各地的疾控中心,也都出现过在所谓的「外观健康犬」检测出狂犬病病毒的情况。
小时候我住在一个开放式的大学校园里,当年因为有人被没有拴绳的狗咬伤感染了狂犬病,校园里甚至出现了一支打狗队,路上放养的狗一律被视为无法确认健康状况的流浪犬处理。
这很残忍吗?是的,很残忍,狗也很无辜,但和那些染上瘟疫的家畜被消灭一样,这是人类出于自保不得不做的选择。
说辞二
「我家的狗很乖,不咬人」
养过狗的人都知道,犬科动物是一种阶级意识、领土意识非常强烈的动物。
遛狗不给狗拴绳,正是在给它传递一个「这里都是自我领土」的危险信号。
这种情况下,一旦有陌生人靠近,不论体型大小的狗,都会在本能的驱使下产生攻击他人的风险。
那些言之凿凿「我家狗很乖」的养狗人,如果你连控制自己去拴狗绳这样的行为都做不到,又能拿什么保证,你家的狗不会在户外活动时狂躁、生气呢?
狗不咬自家人,不代表不会咬别人。在农村,养狗多是为了看家护院,遇到陌生人的狗常会有激烈的犬吠甚至伤人行为。城市中,也时有人被狗咬伤。
看家护院的土黄狗
就算自家狗从来没咬过人,不代表这一刻或下一秒也不会咬人。兔子急了还咬人呢,许多意外的发生,都是因为过于自信而缺乏防范造成的。
说辞三
「我家的狗打了疫苗,咬了也没事」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免费图库
这种言论就更是无稽之谈。
首先,动物疫苗对不同犬类的免疫时效性、持续效果都有差异,无法保证绝对的安全。
犬类在户外活动时,如果不拴绳控制其活动范围,肆意乱跑的狗狗非常容易接触到一些来路不明的流浪狗。
这时,即便是免疫过的家养犬也有极高概率被携带狂犬病的流浪狗传染。
而且,狂犬病仅仅只是犬类袭击中的二次伤害,人们首先害怕的,恰恰就是被狗咬伤。
在犬类袭击事件中,老人、儿童的占比非常高,因为他们体型相对弱小,更容易被狗扑倒,造成惨烈的后果。
图片来源:新闻图片
图片来源:新闻图片
以下图片高能预警
.
.
.
.
.
.
.
.
.
.
图片来源:新闻图片
那些口口声声说「咬了也没事」的人们,你肯定没尝试过犬牙利齿的感觉吧?
其实,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养狗人认识到,「遛狗要拴绳」不仅是为他人的安全考虑,更是对自家狗狗的负责。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当我们在呼吁「遛狗拴狗绳」时,并不是因为人们不喜欢狗,更不是对养狗者的敌视。
而是希望在规则与道德的约束下,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社会公共安全负起应有的责任来。
丁香医生是一个提供专业医疗健康服务的平台,通过丁香医生,你可以看到专业医生通俗易懂、活泼有趣的健康科普文章,还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医生一对一诊疗服务。
————我是“别忘记点赞”的分割线————
留言跟鹰叔说说
你平时遛狗会拴绳吗?
- END -
如何选择最合适的offer?
Q:手上拿到几个offer,该如何选择?
鹰叔:比较各公司规模与性质、薪酬福利、晋升制度、公司与行业的前景,通过多渠道了解公司,比如各大论坛或者熟人,最好就是从公司内部员工来了解!
更多内容请关注“吾聊职场”公众号,在微信中搜索:吾聊职场。